上海正在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但不少市民对疫苗仍存在疑惑。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闻玉梅教授4月1日接受采访时,为市民一一厘清认知并强调:不能因为病毒变异,就对疫苗没有信心。
闻玉梅院士开门见山地说:病毒变异是个正常现象,新冠病毒是个全新发现的病毒,目前科学家发现,国产疫苗对部分英国变异病毒仍有效果。
她特别强调,现在接种新冠疫苗是个比较好的时机,因为中国还没有出现疫情暴发与流行,此时进行保护较为有效。如错失这一时机,全球开放,我国免疫屏障水平较低,他国免疫屏障较高,很可能相对被动。
“别人都打好了,我就有保护了!”针对一些市民的侥幸心理,闻院士直言,他人打疫苗是他人有了保护,即便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后疫情不会传播,这也不代表个体不会被感染。
她同时表示,疾病有其自身发展过程,不可能一种疾病一直持续,总有相对终止的时间。而今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的发病数逐步下降,中国人保护尚不够,因此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如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70%或更高,便相对安全。
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目前通过对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维持时间大概是6个月以上。闻玉梅院士对此解释,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就会产生记忆,第一针接种后,抗体以几何倍数增加,加强一针则效果更好。
“这一抗体水平时间,不代表免疫只有这些时间。”闻院士说。各个病毒特性不一,以麻疹疫苗为例,接种后十几年无须再接种;而流感疫苗由于病毒毒株变异频繁,每年都需重新接种。“目前看来,新冠疫苗没有必要反复打。”她说,“作为新生事物,新冠疫苗接种后随访是必要的,但大规模开展抗体检测没有必要。”
至于为何“国外老年人先打、国内成年人先打”,闻院士表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策略,国外处于疫情暴发阶段,老年人是高危人群;国内并没有出现如此严重疫情,选择先为身体更健康的成年人接种疫苗,更为稳妥。
如何看待新冠疫苗安全性?闻玉梅院士说,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不够充分,但病毒已肆虐全球,各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事实上,我国疫苗研发在武汉封城时已启动,并且从灭活疫苗入手,这种最为传统的技术路线通过临床试验后,被证实很有效果。
闻玉梅院士最后表示,疫苗应该“一分为二”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是危险的,疫苗有保护作用,疫情危险性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控制;疫苗也不是万能的,但万万不可以没有疫苗。至于哪种疫苗最有效,到底哪个好,这需要时间来检验,或许若干年后才能得出最科学的结论。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