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块协同迫“僵尸车”挪窝
在主导力量上采用“条块协同,街道主导,跨界合作”是欧阳社区“大联勤”的一个创新模式。例如在一些小区内有‘僵尸车’乱停放的现象。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把车拖走就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有些‘僵尸车’甚至会停在一个地方两三年。在居委上报街道后,街道利用“大联勤”这一平台,迅速协调派出所、交警队、拖车公司、居委、物业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仅用了几天时间就还路于民,消除了安全隐患。
“社区共治”拆除违建鸽棚
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整合各种基层管理力量,提高社区管理实效,推进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是“大联勤”工作的又一特点。社区层面,公安、城管为主体联合执勤;居民层面,18个居委设联勤工作站加强小区日常巡查,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取得良好成效。
今年4月的一次联合拆除违建鸽棚的行动中,这种模式体现出了优势。4月初,大西居委联勤站向联勤办举报一户居民私自在楼顶天台搭建违章鸽棚,并在禽流感疫情期间肆意放飞鸽子。该居民为刑释人员,脾气暴躁拒不配合整改。联勤办一方面发动居委、物业做工作;另一方面会同城管科、派出所等施压。在5个小时的连续协调下,最终将违建鸽棚拆除。
“联勤联动、标本兼治,提升责任区管理水平”是欧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明云对“大联勤”工作的总结,“从共治的角度全方位探索,从而形成适应时代特征、区域特点的共治模式是城市管理的一种转变。”
“联勤视频”记录小贩收摊
一段长达5分钟的视频,记录了一次联勤行动让摆生煎摊7年的摊贩李某收摊的全过程。执法过程似乎并不像执法,更像是一次深层次的心灵沟通。用林振东的话说,劝阻摊贩要“用了解换理解,以出路换通路”。
视频显示,凌晨2:50,联勤队员开始用摄像机记录李某一天的真实生活。从准备馅料到和面包生煎,再到摆摊出门卖给路人,包括习惯性地将刷锅水倒在路旁的细节都被一一记录在了“联勤视频”中。联勤队员亲历李某的生活后,与她建立起了一种了解、信任的关系。街道最终通过协商,给李某找铺面开店,并把铺面租金从2000/月降到500元/月,持续6年。李某从此不在路边设摊。
林振东介绍,类似这样的“联勤视频”和照片,每次行动都会有。建立联勤档案,一来是为了搜集证据,便于执法;二来也是为了真实地记录执法现场,走近一些摊贩们,去了解、感知他们的生活,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利条件。
田 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