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作风 下沉社区
窗口服务工作每日要接待数以百计的百姓,回答咨询不够透彻、接待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一直在行风测评中屡屡被提及。为此,街道召集中心召开通报会,并限期落实整改举措,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接受居民监督,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
今年4月起,根据嘉兴路街道党工委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中心救助、老龄、就业等各条线加强对基层的调研,每周定期走访2—3家居委,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并针对一些疑难事项,开展现场办公,切实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优化流程创新方法
中心针对调研时发现的热点问题,不断在窗口服务中优化流程,建设更人性化的制度为市民服务。如去年以来,低保工作因政策性调整,审核审批周期、工作环节增加的情况优化流程,中心建立了二次受理制度。对居民提交材料不全的,当场告知需补正内容,以确保在第二次受理时,居民不用再白跑一趟。同时,针对接待、受理的疑难、复杂事项,在首问接待的基础上,启动“分流接待工作制”,由条线、窗口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及时介入接待解决。
拓宽中心相关工作宣传渠道,打破单一依靠居委进行宣传告知、活动登记的传统模式,通过在中心宣传栏张贴告示、门户网站发布和社区志愿者宣传等形式多渠道告知居民近期相关工作和活动安排,扩大宣传范围及受益人群;针对年初老年居民反映较集中的对附近公共浴室分布不了解的情况,主动搜集相关信息,并制作成海报和地图便民手册,向2000余名居民发放,受到老年居民的普遍欢迎。
多办实事为民解忧
中心结合社区实际,聚焦特困群体做实帮困工作。如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高龄丧偶纳保老人吕某身患精神病,由于长期治疗,每年花费医疗费用1万余元,而本人每月只有570元生活费的情况后,救助所主动为其申报大重病帮扶,为这一支出型特困老人提供了一次性帮扶,老人家属专程送来锦旗。截至2013年6月,大重病“支出型”困难家庭项目已帮扶居民48户,累计发放帮扶资金116000元,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严格执行窗口工作规范的基础上,从细微处着手,积聚为民服务的“正能量”。一年前,医保窗口工作同志在接待中发现一位70岁高龄老人长期居住在外地,但每月总要回沪报销1、2次医疗费的情况后,立即通过工作会议研究方案,建议老人将医保卡留下,每月凭相关证明文件及报销所需材料由亲戚代为报销,免除了老人来回奔波之苦。
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