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提高项目施工质量
结构工程评优工作是本区坚持实施的一项工程质量监管举措,今年上半年,本区有两处工地项目成功创建“区优秀结构工程”,分别是彩虹湾保障房基地和绿地浦创商务楼项目。
“评优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区建管署负责“创优”工作的刘工程师介绍说,“如项目工地被媒体曝光或有伤亡事故发生,将失去获评资格,这就要求施工方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除了“零事故”的硬指标外,区建管部门在项目的设计、筹备、建设、完工的各阶段,实施全过程监管,以达到严控工程质量的目的,特别是完工后的全面验收和评分极为严格。
刘工程师用了“全身体检”来形容验收过程。“内部要扎实,外部要美观。”他告诉记者。如采取专业仪器,对建筑混泥土结构进行检验,要达到强度标号和设计标号“丝毫不差”。外墙的气砖、楼板的厚度、钢筋的坚实度也须一一过关,逐一打分,以衡量建筑的“骨架、肌肉、皮肤”等要素的综合水平。再者就是“观形”,建筑线条是否流畅、墙面的平整度等都要经过评审人员的眼部“扫描”。记者了解到,整个“创优”经初审和复审,往往持续一周以上的时间。
彩虹湾保障房基地和绿地浦创商务楼都是总评分达90分(100分为满分)的项目。目前,在彩虹湾保障房基地实施的二期工程建设中,正调试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这项新技术应用于工地,对安全生产和工程监管水平的提高都大有裨益。作为北外滩区域内的商务楼宇,绿地浦创商务楼从工程开工以来,就极其注重自身监管工作,以达到北外滩的整体业态水平。
为了使工程质量的监管保持较高水准,区建管部门采取了巡查、抽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今年上半年,抽巡查建筑工地133个,开具质量监督整改单28份;开展建材监督抽检。抽检建筑工地38个,抽检建材54组,合格率为100%。此外,区建管部门还开展了多次质量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
常态管理和创新举措相呼应
本区多年来通过常态化的监管,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和可控。春节、汛期,本区都要举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做到常抓不懈。今年4月,区建管署深入区内15个工地现场,彻查工地防汛隐患,开具整改单2份,并已跟踪工地整改完毕。
在此基础上,本区通过创新举措,强化安全监管力度。区建管署建立了虹口建设工程QQ群,群内加入区内各建筑工地安全联系人,及时传递市、区政府有关工作精神。
建筑工地远程监控、信息系统实时更新。本区逐步推进建筑工地远程监控系统,实时发现安全隐患,即时采取措施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开设安全监督人员信息系统,形成了建筑企业信息、建筑工地安全管理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外来务工者教育信息、信访信息、公文系统等系统化的管理手段。
为了加强建筑工地安全教育,通过让施工单位在安全帽后部张贴安全教育标示的方法明确作业人员的受教育情况、受教育时间,提高工地负责人的安全教育意识。晓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