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事件并未完全结束,为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微信群里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发现路边花篮倒塌到整修完毕,再到话题结束,才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的处置效率比以前大大加快,而实现这一‘飞跃’靠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微信群。”韩阳告诉记者。
今年3月,城管提篮中队就探索利用微信群提升执法效率。原先,城管队员在工作的时候没有GPS定位仪器,遇到个别突发事件,只能用电话联系,从打电话反馈到找人处置办法,期间不少时间都被白白浪费,等执法队员赶到现场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处理时间,效率不高且容易“虎头蛇尾”,市民对此反映强烈。如今风靡的微信却正好能提供一个集图片、文字和语音呼叫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队员们在巡逻中发现问题时,一张图片加一个地址,就能快速清楚地将问题反馈。
除了效率的提升,微信群建立后,以往一些比较棘手的难题也有了处置的抓手。机动车占道兜售是不少社区遇到的治理难题,在提篮社区,每到瓜果大量上市的时节,这样的情况尤为严重。在以往的执法行动中,小摊贩经常与城管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一旦城管队员离开,便会卷土重来。
在创卫期间,交警部门也加入到了这一微信群,与城管中队联合执法,向占道经营、影响市容、违章停靠等城市顽疾“开炮”。6月的一天,城管队员在路边发现了一辆小面包车正在兜售,当队员前去处理时,小车逃逸,城管队员立即在微信群发布信息并上传车辆照片。要求各城管和协管队员密切关注,一个多小时后,协管队员在另一个路口发现了这一车辆,并将信息发至微信群,交警、城管从平台上了解信息后立即赶往现场,交警依法对违法车辆暂扣双证,依据交规进行处罚;城管部门则按照一般程序进行处理。
据了解,通过这一微信平台,在半个月时间里,189辆机动车流动摊点被联合整治。现如今,细心的市民或许发现,往常“盘踞”街边路角兜售水果等商品的车辆在本区基本销声匿迹。
“微平台正在不断‘进化中’加以完善”,韩阳告诉记者。创卫伊始,为加强街道城管科与居委的联系,便建立了这一微信群,“最初成员只有7人”。之后,微信平台运作机制不断被完善,尤其是经过了创卫国家暗访、“亚信”峰会、中俄军演市容保障等高强度、高密度、全方位的检验,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提篮城联”微信平台。成员达到了120余人,除了城管中队人员、居委干部和网格化成员外,交警、安监、综治办、房管办也加入到了群中,甚至还吸引了市爱卫办、区有关部门、街道领导的加入,俨然成为了集“曝光”、调度、处置、反馈、讨论于一身的小平台。
如今,微平台正朝着“精细化”和“常态化”目标迈进。菜场、学校、医院……在街道划定的重点区域,城管队员“定时、定点、定角度”进行拍照上传,尤其是如今烧烤店、龙虾店、夜市火爆,在极易产生“当街杀鱼洗虾”、“占道营业”等违章情况的时间点,城管队员都会将现场情况第一时间拍照并上传至微信群,发现情况即知即改。截至目前,这一平台累计上传照片已达5000余张,自5月下旬进入常态化管理后,已累计解决跨门营业、流动兜售、夜排档等问题300余个,城市管理“顽疾”基本未“复发”,创卫成果得到了延续。一名城管队员告诉记者:“以前出去执法,要带的东西不少,有对讲机、照相机、录音笔等等,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就能‘轻松上阵’了。”
沈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