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伏”敷贴受捧 “冬病夏治”勿入误区
  ■  本报记者  嵇丽娜

  7月13日是入伏首日。高温来袭,近年来受市民追捧的“三伏贴”等冬病夏治的热度也随之上升。

  一早,上海市“名老中医下社区,‘冬病夏治’公益行” 活动来到凉城社区汶一居民区。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多位中医专家为居民提供免费号脉、推拿、敷贴,并为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记者发现,“有病治病,没病健身”是市民普遍抱有的想法。对此,公益行教授义工、上海天伦医院“天伦国医堂”副主任医师张世平表示,早在古代,黄帝内经中就介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三伏天阳气上升,是罹患气喘、风湿、颈肩腰腿痛等风寒湿病冬病夏治的好时节,此时抓紧治疗,可使疾病达到冬季不发、少发或轻发的目的。

  专家同时提醒,三伏贴、三伏针、三伏罐、三伏灸等都是冬病夏治的好方法,可以经医生辨证施治后进行体验,但也需要提醒,三伏贴要因人而异,不能网上下载“网治”;也不能到医院临时抱佛脚,“短治”, 贴“三伏贴”还必须打消“立竿见影”的侥幸心理,应根据疗效观察,治疗以连续三年为佳;更不能不分病种、热性体质“乱治”。

  此外,针对不少市民“扎堆”在三伏天的“头伏”“中伏”“末伏”头一天来贴敷的现象,专家也表示,三伏天里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贴敷,只要前后贴敷时间间隔在7天至10天,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市民大可不必“拥挤”。同时,虽然穴位贴敷疗法已被证明是较有疗效的一种中医疗法,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甚至有副作用,并不能“包治百病”。

  专家表示,即使对症治疗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平时不配合医生养成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当然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敷贴结束不要马上用冷水擦拭敷贴处皮肤,敷贴期间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远离空调或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增强体质。根据病情按需使用其他治疗药物。事实上,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图为“三伏贴”吸引“洋居民”前来体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区妇联十一届六次执委会举行
3000件铁皮玩具开启“时光之旅”
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部署下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
9项治安综治项目下半年继续推进
部分居委会换届在延期后顺利完成
多承包酒店近一年 百万租金欲抵赖
“三伏”敷贴受捧 “冬病夏治”勿入误区
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说“不”
在社区“深夜课堂”体验植物“奇妙夜”
虹口报综合新闻02“三伏”敷贴受捧 “冬病夏治”勿入误区 2015-07-16 2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