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党史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从社会宣传及社会活动看“左联”的文化宣传工作创新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左联”精神 永放光芒
——从社会宣传及社会活动看“左联”的文化宣传工作创新
修缮后的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及内部展陈
鲁迅与新时代左翼文化精神纪念座谈会
左联五烈士雕像
左联机关刊物《前哨》

  撰稿  王佩军、吴文彪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1930年,至今已过去90年了。当年活跃在中国革命文学舞台上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作家、文人,都已不在世了。然而,他们撰写的文章,彪炳千秋,光照日月;他们创建的业绩,永留人间,与世长存。缅怀先人,不忘初心;以史为镜,牢记使命;“左联”精神,永放光芒。

  一、“左联”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曾经概括说,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进步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左联”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丰富的党性、党史宣传教育养料。

  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末,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又对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1928年10月,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周恩来,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后回国。他委托当年的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李富春,找到文化支部的书记阳翰笙,请他和鲁迅谈文学界要停止争论、团结对外。192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李立三委托文委干事吴黎平与鲁迅见面,“希望左翼作家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共同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鲁迅对共产党的意见完全赞同。在夏衍等人的筹备下,1930年3月2日,怀抱理想的中国革命作家们,集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今虹口多伦路201弄2号,现已改建成“左联”纪念馆),宣告成立能够宣传无产阶级思想精神的文艺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鲁迅为旗手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当时的目的就是要与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党的纲领和思想。“左联”联合了当时“语丝”的鲁迅、激烈革命派“创造社”的成员郭沫若、“太阳社”的钱杏邨、文学研究会《小说月报》的茅盾等人,停止文坛上混乱的内战,矛头一致地转向“新月派”的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资产阶级代言人”进行笔伐。

  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夏衍、茅盾、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等七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他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革命作家一定要接触实际的社会斗争。鲁迅对“左联”提出了四点意见,强调“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战线应该扩大”,“应当造出大群的新战士”,“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如果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1930年11月,“左联”派萧三为代表参加了在苏联哈尔科夫召开的第二次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入了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成为它的一个支部。

  “左联”除了总部在上海外,还先后在北平、天津、广州、武汉、日本东京等地设分盟或小组,盟员由50余人增加至400余人。在“左联”的影响下,文艺界又先后建立了社联、剧联、美联、语联、教联、记联、电影小组、音乐小组等,吸引了当时一大批文艺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创作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以“左联”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团体结成一支荟萃各方面进步力量、生机勃勃的文化新军,他们继承了“五四”新文化传统,在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培育进步文艺队伍,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

  作为左翼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在“左联”活动的六年间,他始终参加和领导着“左联”。他热情培养和帮助革命文学青年,如萧红、萧军等,给他们改稿子,出版著作。他和茅盾等人编辑出版了第一个具有一定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左联”机关刊物《前哨》。还创办了《译文》刊物,翻译介绍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以作为中国文学的借鉴。鲁迅先生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与冯雪峰、瞿秋白、陈赓等中共成员交往非常密切。为开拓、发展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春,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左联”自动解散了。但“左联”继承了“五四”新文化传统,创导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道路,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和播种者。“左联”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第一次提出了实现文艺大众化的途径。“左联”的成立对中国革命、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文学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左联”的宣传文化工作价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左联”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给我们新时代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左联”从创建到发展,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年,冯雪峰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兼文委书记潘汉年之命,和鲁迅联系,并和冯乃超一起参与起草了“左联”纲领,在“左联”内部有中国共产党的“党团”组织。在组织上,“左联”一直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左联”的旗手人物鲁迅,与许多共产党员有密切的联系,他拥护共产党的纲领,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实际上在“左联”背后握权的,是鲁迅的密友和知己、两度留苏、曾任中共总书记的瞿秋白。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左联”,也没有“左联”的业绩。今天我们要开创新时代文化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我们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积极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我们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2、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左联”一成立,立即遭到国民党政府的破坏和镇压,刊物遭查禁,盟员被通缉。被杀戮的“左联”五烈士中,有四人为中共党员。鲁迅先后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文章,赞扬他们的信仰。今天,我们要继承“左联”五烈士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做到依靠人民发展文化事业,为了人民繁荣文化事业。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3、必须探索社会方法。我党早期的中宣部曾设在虹口四川北路安慎坊,与同在虹口的中央文委、“左联”及大批左翼文化运动的名人一起,成立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左翼文化运动中产生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革命文学成果和文化价值。我党当年对社会进行文化动员和社会运作及情报收集的革命实践,体现在文化主张、政策、组织、活动、人才等方面,体现在把握社情、运作社团、干预社会、整合力量的实际效果上,从而取得文化思想战线和社会动员的胜利。我党通过推动左翼文化运动的社会实践,动员起大批革命后备军和同情者,培养出大批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骨干和江上青、宣侠父、谷景生、童长荣等革命志士,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人才。

  今天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我们所有的宣传思想和文化部门、单位,所有的宣传思想和文化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正面宣传,坚持稳定鼓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们要把服务人民同教育引导人民结合起来,把满足人民需求同提高人民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多排演拍摄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同时,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4、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我们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努力学习锻炼,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我们要学习“左联”烈士和成员们守土有责、服务大众的精神,弘扬他们为事业、为理想兢兢业业、为人民大众刻苦耕耘的态度。我们要发扬“左联”精神,以当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不断在群众实践中,提高我们的脑力、眼力、脚力和笔力。我们要把全部热情倾注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创造出形式各异、洋溢着战斗激情和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

  唐太宗有一句“三镜”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人有历史。历史是后人对前人活动的记录、叙述和解释,是人类自觉的活动。今天我们回到历史本身,同历史对话,需要用一种高屋建瓴的历史哲学的眼光,把历史和现在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因为历史就是人们精神自我发展的一个历程,也是走向自我意识的过程。

  让我们用辩证思维的方式,认真反思历史,更好开拓未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在宣传思想战线和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创出更新更好、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媒体搜索
   第04版:党史专题
“左联”精神 永放光芒
虹口报党史专题04“左联”精神 永放光芒 2021-04-19 2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