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浮游生物采集网,学习海洋知识,探索浩瀚无垠的海洋;学习昆虫知识,化身蜜蜂达人,走近自然……记者走访发现,“双减”政策落地三个月后,自然公益课程成为父母和孩子的热门课程。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兴趣,通过自然课程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的探索欲。
探索海洋 做浮游生物采集网
亲手制作浮游生物采集网、体验制作海洋生态瓶、探秘水下生境……近日,在外滩街道的“探索海洋的秘密”公益课程上,10后小朋友们了解了各式各样的探索海洋的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了小巧的浮游生物采集网,充分了解探索海洋的方式以及浮游生物采集的乐趣。
裁剪、缝制、固定、引线,在课程主讲老师陆信潔的讲解和指导下,听课的小朋友们满怀好奇心,兴致勃勃地亲手制作,将采集网套在手握杆的一段,小心翼翼地将采集网的尾端扎紧固定。成功制作出采集网的林同学激动地说道:“探索海洋的方式是多样的,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用这个浮游生物采集网探索海洋。”在制作海洋分层瓶互动环节,小朋友先听老师讲述海洋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深渊带、深海带、深层带、中层带和光合作用带。随后小朋友们用玉米糖浆、洗洁精和水等材料,形象化地制作海洋分层瓶。
“双减之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曾经小朋友上海洋知识科普课程后,还需要赶着去上英语辅导班和数学辅导班,每次来上课都很匆忙。”主讲老师陆信潔老师向记者透露道,如今报名公益课程的小朋友数量明显增加,还有学生会约上好朋友一起来报名。
保护蜂蜜 化身蜜蜂科普达人
在自然清新的环境下学习自然生物知识、跟着老师到野外去认昆虫、用画笔描绘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关于自然教育的公益课程成为家长和孩子周末的一种首选。
“蜜蜂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们授粉可使农作物产量提高80%,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的繁殖离不开它们的授粉。”在蜜蜂学院的分享会上,来自虹口区外国语第一小学的赵若然同学化身“蜜蜂达人”,穿着漂亮的裙子模仿蜜蜂翩翩起舞,随后用清脆的童声向在场的同龄人和家长进行蜜蜂知识科普。
“如果蜜蜂数量减少会发生什么?”浦南幼儿园的顾家荣小朋友化身“科普达人”介绍道,由于大规模单一种植、气候变化、信号干扰等原因,蜜蜂数量在逐渐减少,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生态问题,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在周末,顾同学还会和父母一起录视频,发布在网上,从而更好地传播保护蜜蜂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的理念。
“自然知识教育能够拉近家长与孩子距离,通过共同学习自然知识,激发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好奇心,有助于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在探“蜜”自然亲子教育论坛上,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姚爱芳表示,双减后,家长在课余活动中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借助自然课程等兴趣课程,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