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硬件布局人性化
江湾镇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新上海人”落户该地区,使这里呈现出新老融合发展、人口多元并蓄的格局。为了打造老江湾的新文化,江湾镇街道打出了一套“文化组合拳”,改建图书馆,就是其中漂亮的“一招”。2009年3月,紧靠轻轨3号线江湾镇站的图书馆新馆“闪亮登场”了,新馆面积达1000平方米,两层楼合理分出四个阅览区域,外加一个多功能活动室,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需求。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新馆布置极具人性化。为孩子们特设的少儿阅览室色彩靓丽,满眼是可爱的卡通形象,还设置了专门的“益智角”供孩子们嬉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很多装饰都是由孩子们亲手“DIY”的,由于环境温馨,以致曾有居民误把图书馆当成了幼儿园,专门带了孩子来办理“入园手续”。
考虑到老年人腿脚不便,一楼的另一个阅览室是他们的专享;二楼的开阔区域,是学生们放学后复习功课的聚集点;二楼半的阁楼较为僻静,每晚六点半以后,这里就成了年轻白领们最爱光顾的“充电室”。
读者第一 软件服务贴心化
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每年拨出十多万元专项资金补充各类书刊,目前已有藏书三万多册。同时,他们还开设了“读者点书”服务,及时满足读者的个别需求。根据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1年11月底,江湾镇图书馆的借还书流通量达到了145485册,借还书人数达到了48277人次。
老读者朱亮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想要看上周的扬子晚报,可书架上找不到,工作人员在一堆过期报纸中全力寻找,找到给我时,我很激动。”为了回应工作人员的热情,社区里的居民们纷纷把自己的藏书捐献给图书馆。70多岁的吴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他把珍藏多年的书籍无偿捐给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他办理了捐献证书,并多次联系他,想买几本新书送给他作为答谢,都被老先生婉言谢绝了。
走进社区 互动活动日常化
为了更好地联络读者,图书馆精心制作了很多剪报,并将精彩内容汇编成《每月一新》,随同馆刊《读者知音》一起,定期免费发放到各个居委会。同时,图书馆积极举办各类活动与讲座,“周末影院”、“英语兴趣小组”等活动早已成了固定项目,“书馨摄影队”和“申江书画社”活动也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江湾镇图书馆还主动将书送进了菜场,受到了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欢迎,目前,“菜场书屋”这一新模式正在被大力推广。为了让爱书人有更多的交流,工作人员还建立了一个QQ群,让读者们在网上互动。前不久,有一对新人来到图书馆,要求在此拍摄婚纱照。原来,这对情侣正是在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中相识相爱,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付出终有回报,在本次测评中,江湾镇街道图书馆的读者满意率高达98%。由此可见,图书馆真正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落到了实处,获得“特级图书馆”称号,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孙 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