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马大嫂”共建新“娘家”
  她们很平凡,是典型的上海“马大嫂”;她们又不平凡,经常热热闹闹地自发组织慈善义卖、帮助社区里的困难家庭、组织妇女才艺比赛……她们活跃在四川北路街道,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川北妈妈”。

  “川北妈妈”是社区妇女们自发成立的志愿者队伍。去年年初,在四川北路街道妇联和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川北妈妈”项目正式成为社区服务公益项目。如今,一年过去了,“川北妈妈”在32个社区共举办大型活动17次,组织志愿者服务达1000多人次,从组织讲座授课到开展大型展示活动,内容涉及女性关怀、家庭教育、慈善募捐等方方面面,社区受益人数达2000多人次。

  从7到500“爱心雪球”越滚越大

  “‘川北妈妈’公益项目的前身是‘多伦妈妈沙龙’,该沙龙的发起人叫朱晓黎。”四川北路街道妇联主席李英说。当时,近四十岁的朱晓黎刚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由于她没有工作,生活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起来。社区里一些“马大嫂”们知道以后,便自发伸出援手,有的热心帮她介绍工作,有的轮流抽空帮她带孩子,还不时送些柴米油盐,接济她的生活。

  “马大嫂”们的雪中送炭,让朱晓黎感激不已,也让她萌生了“你帮我,我帮他,传递爱心”的念头。生活基本稳定之后,朱晓黎和相熟的几位“马大嫂”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希望能尽一己之力、用一技之长,为社区里的居民们排忧解难。

  最初,这只是一支由7位“妈妈”组成的服务小队,在爱心不断传递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从中受益的社区妇女加入了这支队伍,一年不到,就已经壮大发展成一支有500多位志愿者的公益服务团队,其中还不乏来自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外籍“妈妈”。一开始,志愿者们基本上在多伦居委开展活动,随着队伍的壮大,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整个四川北路街道,“多伦妈妈”也就顺理成章地更名为“川北妈妈”了。李英表示:“‘川北妈妈’不仅能帮助居民、特别是女性群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且还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基层群众自治带来的社区新风尚。”

  薪火相传社区互助后继有人

  如今,“川北妈妈”在社区里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李英告诉记者:“‘川北妈妈’活动的范围越广,加入的人越多,社区内‘受爱传爱、互帮互助’的正能量就越足。”

  家住山三居委的巴阿姨身体一直不太好,她的女儿正在坐月子,巴阿姨照顾起来感到力不从心。“川北妈妈”得知后,便上门帮忙一起照顾产妇和孩子,还跟巴阿姨一家分享育儿经。深受感动的巴阿姨主动提出要加入“川北妈妈”。

  “像巴阿姨这样受爱传爱的例子还有很多”,李英说:“更让人欣喜的是,这种正能量还传递给了下一代。”

  浙兴居委的外来媳小孙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川北妈妈”的支援,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孙不仅保护了自身的权益,而且还经介绍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一切,都被小孙的女儿苑苑看在了眼里,懂事的苑苑也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大家,她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居委会帮忙,还捐出部分奖学金帮助小区内的困难家庭。“无论是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还是接受服务的女性群体,都在服务和被服务中不断地转换着自己的角色。”李英如是说。

  “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川北妈妈”又一次忙碌了起来,她们正计划推出“三八维权周”活动,期间将开展一系列的新婚姻法解读讲座和妇女法律咨询。李英表示,希望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社区女性的自信心,提升她们的幸福指数,并引领居民们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治管理中来,为形成健康和谐的社区氛围贡献力量。           张雯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新闻
   第03版:人大专版·社区新闻
   第04版:专版
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社区“马大嫂”共建新“娘家”
图片新闻
2013年区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市金融办领导来本区调研
区政府和区政协工作恳谈会举行
政府、企业共推北外滩2公里岸线开发工作
区创建创业型城区推进会召开
挖掘文化内涵 打造美丽虹口
多伦路、音乐谷将打造3A级景区
报头
虹口报一版要闻01社区“马大嫂”共建新“娘家” 2013-02-28 2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