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他山之石·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望蓝翔
  ■王善鸿

  市民文化节开幕的那天,我去了多伦路,是中午时分,日暖风煦。

  筷箸展览馆门开着,我走了进去。已是耄耋的蓝翔急忙戴上助听器对我招呼道:“稀客,怎么会想到来玩的?”“名人俱乐部搬了新址,我准备去看看,约定的时间还早,我就走进来了。你好吗?”

  蓝翔打开了话匣子,无非是些比较寂寞的牢骚,我无兴趣。他那出了好几本书,我认为要送我,马上说:“我不要,以前送我的几本书我还搁在书橱里,我不懂筷子,也不想弄懂筷子。不过区档案局帮你出的那本文集,我一定会登门索取。因为那里也有我的拙作。我只要一部你的文集”。“一定会给的”,蓝翔说。“老蓝,你写过诗、剧本、小品,都不如你写的筷子,你也实在不容易,我们都老了,能写点就写点。”我对他说了些鼓励的话。

  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蓝翔办过一份俱乐部报纸,只出了两期就夭折了,原因当然是缺少经费。我在上面写过一篇短文,他还付给我2元钱稿费,在当时可以买5斤上等粳米的,我相当不好意思。那时,我给《解放日报》写一篇解放论坛也不过10元钱稿费。后来,稿费调整了,我们的生活也稍许有了改善,但稿费是养不活自己的。再则蓝翔也写不好杂文,也就改为收藏筷子了,歪打正着成了名人,也就能跻身于名人街。

  我对蓝翔说:“你说的出书,给骗了八千元,我看这事就不要搁在心上了,那骗子我也认识,也打过交道,喝过酒吃过饭,不过我没有钱给他骗,我不打算出新书,我总觉得在文学艺术上我们赶不上趟已过气了。”

  还是说当年,蓝翔在区第二工人俱乐部里任创作组组长,请了上钢十厂的工人作家边风豪给大家讲小说创作。讲得大家都能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我要是没有说错的话,就是那个创作组走出了许多名记者,成为作家的却一个也没有,成为诗人的更没有。这是什么原因,蓝翔说不清,我至今也没弄懂。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要继承和弘扬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答应蓝翔,我只要活着,逢年过节我一定会抽时间看望他,无非喝喝茶、聊聊天,扯些家长里短身体健康之类。他告诉我:筷子铺参加市民文化活动是他自己报名的。这就好,我们都老了,能写点就写点,不要羁旅名利,说名我们早就有了,说利我们都有并不菲薄的养老金,现在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同意我的说法,还站起身坚持送我到门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经济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社区新闻
   第04版:他山之石·副刊
高温拉动避暑药品饮料热销
书法
又是一年七月七
我家有鹅已长成
看望蓝翔
弄堂里的故事
浦东引高端培训提升金融软环境
温州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嘉兴市助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能源医院”把脉节能改造
虹口报他山之石·副刊04看望蓝翔 2013-08-12 2 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