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作为上海首个以街舞文化为主题的青年文化周,这项赛事已在虹口走过了足足八个年头,从首届在四川北路街道舞蹈排练房的“小打小闹”,到如今在精武体育馆的“盛大热闹”,这项赛事已经成为本区的一张国际文化交流新“名片”,让众多的中国舞者接触到世界最流行的舞蹈文化趋势,并把中国舞者和舞蹈文化的发展展示在世界面前,青年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创始之初:遭遇“浅滩”
2007年,第一届的BIS街舞比赛诞生在四川北路街道排练房,仅有上海地区的几十个舞者参赛,组织方为国内该领域的资深舞者及相关团体。凭借着年轻人对这一文化的爱好和热情,该赛事的几名创始者不断努力,将这个专业性舞蹈赛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到了第四届的时候,规模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场地和搭建以及赛事组织上的成本投入便成倍增长,而在资金投入和活动组织上遇到了瓶颈,一度因为资金缺乏,这项赛事遭遇“浅滩”,几近“穷途末路”。
峰回路转:“结缘”团区委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该赛事主办方CASTER舞蹈社参加了团市委青年家园的演出,在现场,舞者随着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肢体语言勾勒出了青年人所特有的生气,吸引了团市委的注意,并通过其“牵线搭桥”,与虹口团区委接上了线,团区委对这一“充满了青年人积极向上的朝气与活泼”的舞蹈赛事表示了支持,并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该项赛事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在第五届大赛中,比赛场地“破天荒”般地搬到了1933老场坊,持续2天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加拿大、乌克兰、美国、俄罗斯、韩国、法国以及中国近千位全国各地专业舞者交流聚会,2天活动参赛人数超过一千多人次。这成为了该项大赛里程碑式的一届。
国际文化交流新“名片”
从帮助联系场地,到提供志愿者、安保、活动组织的建议、联系更多的机构来支持……在团区委全力以赴的支持下,该项赛事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自2013年始,开设了包括美国、法国、瑞士、日韩、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近10个国际分赛区,逐渐发展成为了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街舞大赛。
在延续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4月举行的第八届大赛,顺利将场地搬到了精武体育馆(虹口体育馆),合并了funkyinshanghai赛事。赛事时间扩展到了4天,报名和参赛人数超过2000人,现场到场超过万人次。精武体育馆成为了一片炫彩欢乐的海洋。
将青年文化周与街舞大赛相融合,通过“街舞”这一带有鲜明年轻“标识”的活动与青年打成一片,从而更好地了解青年、服务青年,实现共青团工作的新拓展,并打造成一张虹口的青年文化交流新“名片”。这是团区委青年文化工作的理想目标。
沈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