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社区有各类非公企业368家,主要特点是规模小、分布广、经济效益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街道积极探索建立企业联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民主管理融入企业管理和社区发展中,取得成效。
注重区域联动 形成商圈效应
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街道从世纪联华虹口店为中心的百余家企业着手,建立了社区商圈职代会制度,走出了一条商圈企业联动推进民主管理的新路径。
街道先后成立了商圈工会联合会和商圈职代会制度,与小区工会联合会形成功能互补、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模式。
为了有效发挥联合会和职代会作用,街道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工会、工会凝聚职工、职工广泛融入的民主管理机制,在商圈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站,落实专职党员干部担任指导站站长。指导站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作用,加强对商圈企业党员和职工教育引导。
凉城还在联合会组建中,把好“三关”:人才观,通过民主协商产生商圈职工代表人选;程序关,制定商圈工会职代会试行办法、选举办法、商圈集体协商议事规则、商圈职工守则等;制度关,建立了职代会提案制度、职代会巡视制度、帮扶困难职工制度等。
通过把好“三关”,并落实人、财、物等保障,确保了联合会和职代会从起步开始就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注重平台建设 形成全新格局
根据《市职工大会条例》精神,街道着力构建“四平台”,确保维护商圈职工权益。
以商圈职代会为载体,搭建商圈企业党政组织和职工代表共谋发展的平台。坚持每年召开商圈职代会,每次职代会着力解决1—2个商圈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商圈职工反映文化娱乐缺乏场地、民主诉求渠道不畅、困难职工帮扶力度不够等问题都通过职代会提案制度得到较好解决。
建立了商圈企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搭建维权平台。由商圈工会联合会与企业方、职工代表方共同就企业职工最低基本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事项开展民主协商,落实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增长机制。
搭建矛盾调处平台,建立了商圈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承担三项职能:负责督促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落实劳动合同法;负责教育职工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负责商圈职代会闭会期间劳资纠纷调处,做到早介入、早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整合社区资源,建立了商圈工会职工援助服务站,形成有效困难帮扶平台。援助站先后对74名困难职工及子女开展了生活帮扶、医疗救助和金秋助学;帮助22位商圈困难职工子女实现就业;每年组织50名商圈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街道组织的健康体检。晓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