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衡水路小型压缩站的唐煜卿接到了当天的第一车垃圾。她的任务是用垃圾压缩器将一车5至8吨的垃圾制成“压缩饼干”。作为小压站唯一的工作人员,周边同事这样调侃:“这里干净得就像人家吃住的房间一样。”这似乎也回答了,上海市小型压缩站规范操作宣传片在此拍摄的原因。
在垃圾到达小压站之前,分类工作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做好了。葛青是虹远保洁公司的一名垃圾分类员,她告诉记者,有时候拆开垃圾袋,里面全是排泄物:“拆分的时候心惊胆战啊。”即便如此,葛青每天还是要给几十吨的垃圾进行分类。
6点,多伦路公厕的保洁工人祝玉霞擦了一遍奖牌,那是2013年上海市公厕测评的全年第二名。据了解,多伦路公厕是同济大学根据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特点“私人定制”的,木质的拱形房顶和门把手在全市仅此一家,而更细致的设计意味着需要更细致的清理和保养。
9点钟,巡道班长任金荣的手机响起了微信的声音,打开一看,“虹远前线指挥所”发来了一条消息:“溧阳路长春居委清理小区内的腐朽树木,但是大型垃圾车无法通过小区门口,求支援!”二话不说,任金荣赶到了现场,在测量了树木的长度和小区最宽的出入口后,他和清道班的几个同事专门去买了几把锯刀,紧急调动了几辆黄鱼车,和街道城管科和环保科的几个人一道,一段一段地把树木用手搬出了小区。
除了公司的微信,大家还有一个川北街道在创卫过程中设立的“川北集结号”公共账号,用来即时联系,解决各种问题。但对于老同志而言,显然感到“懵”。垃圾厢房看管班“90后”班长陆金定却对此颇为得意:“我是班组里年龄最小的,却担任班长,刚来的两个月不是很服众,现在好啦,教他们用微信。他们笑着说,年轻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烈日当空,眨眼到了下午1点。清道班班长卢永福带上20把刚从网上买回来的小铲刀,和班上的同事们一起来到了四川北路上。“这条路的路面上的‘麻子’可全都是口香糖,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的。”“还好四川北路是大理石铺成的,不是一般的石板路,否则连能用上的铲刀都买不到啊。”卢永福说。“马路麻子”的清理工作已经累积持续了8小时,1400米的道路上清理出了15公斤的口香糖。
晚上7点,轮到晚班的顾依民夫妇接到了电话,是平时帮忙照看孩子的朋友打来的。1岁的女儿发了湿疹,高烧不退。但是两口子一个要在今晚去七浦路清洗天桥,一个要做好全天候的后勤工作。“一点办法都没有,还请你帮忙照看一下。”小顾对电话那头千恩万谢。
挂了电话,顾依民和队友们来到了七浦路。这里白天人流特别密集,只能在晚上帮它“洗个澡”。去污粉、高压水枪、铲刀……清洁工人们几乎带上了全部“家当”。在经历了10个多小时的细致擦洗后,凌晨6点,三座天桥终于焕然一新迎接新的一天,工人们伸了个懒腰,“终于可以回家吃早饭了!”
而这时,唐煜卿、葛青、祝玉霞、任金荣、陆金定、卢永福们新一天的工作又将开始……
朱天娇 沈春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