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共四大召开90周年,本书作为迎接90周年系列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用生动活泼的‘图说’形式,唤起人们对那个年代的回忆与思考”,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主编刘亚军告诉记者。“作为主创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理解,让这段历史跃然于纸上,让更多年轻的读者通过这本连环画图书,对中共四大的历史,从不了解,到理解、熟知、感动……”刘亚军说,“上海拥有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表现和讲好党史,使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乐于接受,连环画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非常适合表现这种庄严而神圣的红色历史主题,也契合读图时代的要求,更是上海党史界、连环画界、出版界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党史宣传的又一次有益的探索”。
“对于80、90后而言,对党史的了解多是在老一辈的口中零零散散地听到了一些,不完整,也不具象。”绘制者之一的陆旻道出了年青一代的困惑。20岁出头的她,眉宇间还透出一丝学生气,回顾创作的过程,她向记者“吐槽”道:“最初拿到文稿,通读了好几遍,也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实在难以下笔。”
“故事要兼具可读性和趣味性,尽力摆脱以前大家对党史说教的印象。”作为本书撰文者的连环画老作家黄培衍这样嘱咐他们。同时,“内容剪裁和表现形式既要有历史客观性,确保史料准确;又要有时代特征,符合读图时代要求”。创作之初,这几位年轻人就已深深感受到各方面对他们创作这本书的期待。
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这次任务“非同一般”:“可以说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因为这段难以磨灭的真实历史离我们有些遥远,又非常重要,所以这是个研究性的创作”。为了让这段历史通过“一张纸、一支笔”就能还原其真实性,并提炼出其中的艺术表现力,研究四大历史成了他们最大的功课。于是,这几位年轻人一次次地探访四大纪念馆,切身了解历史记录,挖掘其中的细节真相,采集历史照片素材,搜集网络历史视频资料等,经常白天研究史料,晚上进行创作,“有时候睡觉时灵光一闪,就立马蹦起来”。 他们用饱蘸感情之墨汇合红色之源,采用一些带有影视镜头语言的构图,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在一次次地绘制、修改、组稿后,一幅幅兼具可读性和趣味性的画面绘成了。
“这本画册的主创者都很年轻,他们从青年的视角重新解构和理解党史,很好地回应了区领导提出的‘重新认识四大,重新出发’的创作初衷,而这正是我们今天纪念四大召开90周年的重大现实意义所在”。刘亚军这么评价。
本书封面由连环画名家邹海庆绘制。近景写实,生动还原中共四大开会时的场景,摆脱了摆拍的呆板构图;背景淡化,辅以五卅运动等相关历史大事件的艺术呈现,把读者一下子带入到当时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中。 沈春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