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以“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为宗旨,区民防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创新促实效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民防建设不松懈 铸造护民之盾常操练
以“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为宗旨,区民防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创新促实效
图为市民防办领导、区民防办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虹口区民防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搭建帐篷实践演练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复兴实验中学学生参加民防知识网络竞赛
区民防讲师团负责人向虹口实验学校师生讲解逃生绳结打法
区民防办有关专家为学校师生作民防知识讲座
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在瑞虹新城璟庭小区组织开展防空疏散大型演练活动。本次演练由区民防办、卫计委、消防支队、交警支队、嘉兴路街道等共同举办。
  前言

  “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民防事业有着三重作用,彰显其重要地位——国之大事,护民之盾。在紧要关头,这面盾要立之能稳、坚不可摧,护国有法、护民周全,这需要有关部门长期坚持民防事业建设不懈怠、巧做功、出实绩,切实依靠人民的力量,时时擦拭这面盾牌上的“浮尘”,反复操练使用盾牌的技能,防止其久疏战阵而“老化生锈”。

  近年来,本区民防部门认真落实市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区级层面“接地气”的优势,提升本区民防综合能力,建造广大民众心理上的“万里长城”,从2013年起,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3实”培训模式:即“内容上求实际、技能上重实践、效果上讲实用”,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编一套教育培训课件等“五个一”计划,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发挥民防工作应有的作用。

  理论加实践有趣加有效

  做强“3+2”培训模式 区民防教育实践基地挂牌

  “理论和技能培训捆绑在一起,内容很丰富、形式不单调,更像是拓展训练,对于我们老师和学生都很有吸引力,感觉受益良多。”参加过“3+2”培训班的一位民防教师总结道。为了使民防培训不流于形式,显示出实效,2013年9月,区民防办依托上海健生教育活动中心培训基地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建立起“3天民防、2天国防”总计5天的“理论+技能实践”课程模式。

  今年8月、9月,区民防办会同区教育局分别组织上外附中、虹口实验学校学生赴该中心开展“3+2”培训,培训超过500名学生。今年5月,组织曲阳二中、继光初级中学等5所学校,全年培训超过1000名学生。

  这一模式的优点突出。“把大家集中到基地中,可以让学员心无旁骛地学习相关知识,比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教学效果好。同时,利用同伴教育等方法,让学员们在互动中促进提高,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强化了大家的学习成效,一举多得。”基地辅导员老师说道。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内容设计,也让民防培训显得不枯燥、有趣味。基地配备了各种实践工具,用于心肺复苏、打逃生绳结、消防灭火等技能练习,学员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立刻付诸实践。不少社区干部、民防教师和中学生都表示,课程安排合理,既动手又动脑,学通弄懂掌握了民防知识和技能。

  在“3+2”模式日益成熟的基础上,今年10月,上海健生教育活动中心正式增挂“虹口区民防教育实践基地”铜牌,由区民防办、区武装部、区教育局联合挂牌。仪式当天,中心开展了现场教育培训效果展示观摩活动,全面反映本区近年来民防教育培训的成果,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逃生绳结打法、骨折固定搬运、搭建帐篷等精彩展示环节。正式挂牌后的基地,将持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补充教学教具等,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民防常态化教育进学校、进社区

  除了以虹口区民防教育实践基地为核心打造综合教育培训平台和“试验田”,近年来,区民防办在各重要时间节点,如“5·12”防灾减灾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主动对接学校、社区。同时,由区宣传媒体将虹口实验学校先进的民防教育做法制成示范片向全区近70所中小学校发放,不断扩大民防教育的影响力。此外,通过教育培训常态化,提升了各类群体的民防意识和技能。今年以来,区民防讲师团进学校、社区开展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和防护逃生讲座40余场。

  人民防空集中宣传系列活动

  为贯彻市民防办有关文件精神,8月16日至9月22日,本区开展了“增强国防观念、强化人防意识、提高防护技能”人民防空集中宣传系列活动。

  做好“9·16”防空警报试鸣工作

  为做好“9·16”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区民防办认真总结过去经验,制定方案、编制剧本。在全区8个街道张贴通告和宣传海报等,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知识读本,在嘉兴路街道瑞虹璟庭小区开展“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主题设点宣传,深化宣传动员效果。同时要求各街道武装部长带头深入社区,开展再动员。区教育局密切与区民防办配合,针对学校师生参加演练活动制定详细计划、强化骨干培训。

  演练当日,区消防支队派出六辆消防车和数十名消防员、搜救员进行“灭火”和搜救“伤员”;区卫计委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演练;来自复兴实验中学的志愿者“小手牵大手”,向居民演示并教授了逃生绳结打法、止血包扎、湿毛巾捂口鼻等技能,演练效果突出。

  开展社区干部培训工作

  8月29-31日,区民防办在上海健生教育活动中心组织开展社区民防干部专题培训,曲阳、欧阳、川北、江湾四个街道的社区干部参加。培训包括理论授课和自救互救技能的教学互动和训练比赛等。

  组织中学生参加夏令营和民防知识网络竞赛

  8月22-23日,本区组织复兴实验中学师生参加由市民防办组织的上海市中学生人防夏令营活动。在技能比赛中,复兴实验中学的吴超炫勇夺制式防毒面具竞赛第一。

  积极组织、动员本区中学生参加市民防办开展的2017年中学生民防知识网络竞赛。本区学生获“三个第一”的好成绩:个人第一(全区满分学生200余名,约占全市满分学生一半)、团体第一和平均分第一。

  防灾减灾日宣传系列活动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5月11日至12日,区民防办、区民政局会同曲阳路街道、区红十字会等单位,在曲阳路街道赤三居委组织百余名居民开展“四个一”民防集中宣传活动,包括集中设点宣传、开展地震(间隙)紧急疏散(逃生)演练、“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和防护逃生”讲座、组织居民参观上海地震科普馆等内容。

  5月12日,区民防办、区民政局、区建管委、嘉兴路街道、区红十字会、市北燃气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在和平公园就逃生绳结打法、防毒面具佩戴、心肺复苏、异物哽阻处置、正确安全使用燃气和燃气泄露处置等自救互救技能开展现场展示和教学互动活动。

  此外,区民防办协同区教育局还组织凉城三小、曲阳三小、澄衷初级中学师生开设“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和防护逃生”知识讲座,并开展学打逃生绳结技能教学和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中,曲阳三小、凉城三小继6所示范学校后新增为民防技能(打逃生绳结)在本区小学的固定教学点,将发挥示范学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一步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学校师生及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本区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各居委会利用社区醒目位置、社区宣传栏张贴板报,以黑板报及液晶显示屏滚动电子栏、横幅等为宣传载体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区八个街道共制作200余块黑板报、挂100余条横幅、张贴400余张宣传海报、发放5000余份资料,参加活动总人数达1万余人。

  此次系列宣传活动从社区、学校方面推动了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的深入普及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国际民防日宣传系列活动

  以3月1日国际民防日为契机,区民防办开展民防教育进学校系列活动,通过在6所地震示范学校建立逃生绳结打法教学点,提高学生的民防意识,增强逃生和自救互救的技能。

  当天,区民防办分赴复兴实验中学、虹口实验学校开展民防进学校活动。区民防讲师团负责人为虹口实验学校学生解释四种基本实用的逃生结(平结、卷结、防滑结和称人结)的适用情境及打法。随后,学生们聆听了《共建防空防灾共享和平安宁》主题讲座。

  3月20日,区民防办在上海市长青学校开展了“四个一”活动:一次升旗爱国主义教育、一次疏散消防逃生演练、一堂民防自救互救讲座、一项技能教学展示活动。

  3月24日,区民防办结合上海市澄衷初级中学校园开放日活动,为学生传授逃生绳结的打法,并开展了“大手牵小手”逃生绳结教授活动。

  教育重心下移 重点实施“五个一”

  为在“十三五”期间建立一支经过初步培训、具有一定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的民防志愿者队伍,适应市民防办教育培训重心下移,在区级层面探索一条教育培训方法和路径,在教育培训中突出“五个一”计划,即:制定一个教育培训计划;编写一套教育培训课件(学生用);建立一支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每年分类分批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开展一次挂牌仪式暨培训基地现场展示观摩活动。

  “开展一次挂牌暨现场教育培训展示观摩”作为今年的重头戏,已经完美落幕。而其他几项计划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将长期贯彻落实,并不断改进完善。

  制定一个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全覆盖”

  教育培训计划提纲挈领,计划的落实贯穿整个“十三五”期间,培训的对象包括中学生、民防教师、社区民防干部、武装干部,从多个层面铺开,逐步达到全覆盖的效果。

  学校是民防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之一,通过深入调研,区民防办发现,本区共有60多所中小学校,每所学校平均有3名以上民防教师就能够完成日常民防教学任务。2016-2020年,本区至少培训200名民防教师,对合格的民防教师建档、立库、组群,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民防教育全覆盖;协同区教育局每年分两批(分别于4、5月和9、10月)对中学生进行“3+2”培训,每批至少500人。2016-2020年,至少培训学生5000名。

  全区21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拥有3-5名民防骨干,能够起到传帮带作用,并开展相关的社区民防工作。从2016年起,每年至少培训150名社区民防干部,至2020年,至少培训750名社区民防干部,对合格的社区民防骨干(民防志愿者)建档、立库、组群。

  全区8个街道,每个街道有武装部长和武装干事各1人。建立武装部长、武装干事轮流培训机制,分年度依次培训武装部长和武装干事。2016-2020年达到每人2-3次培训,至2020年,建立武装干部信息资源库。

  目前,各类对象的培训都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目标是在五年内建立一支具有一定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的民防志愿者和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

  编写一套培训课件大纲课件“标准化”

  根据市民防办要求,本区先行先试,联合健生中心课件研发小组,编写一套教学用培训课件,针对不同对象分别编写一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包括中小学生、民防教师、社区干部、武装干部防空防灾应知应会课件,达到分类施教、覆盖全区的效果。

  今年,本区已完成中小学生培训大纲及课件,并按此进行了试培训,探索下一步的编写方法。明年,将继续在市区有关部门指导下,编写民防教师、社区民防干部、街道武装干部教学大纲和课件。

  建立一支师资队伍好中选优“传帮带”

  “建立一支与民防培训课件相适应的以虹口区民防教育实践基地人员为主,相关专业人士、管理人员为辅的师资队伍。”据区民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开展培训,已完成基地辅导员的选拔工作,明年将拓展至与社区民防干部、民防教师、武装部长(干事)培训课件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好中选优,形成以基地辅导员为主,市、区民防办,市、区红十字会,市、区教育局为辅的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

  开展一次集中培训集中学习效果佳

  针对上述四类服务对象,每年根据计划开展培训。通过培训,对考核通过的社区民防干部、民防教师、街道武装部长(干事)分别建立微信群及信息库。

  7、8、10月,组织三批共150名社区民防干部参加“理论+技能+考核”集中培训。10月中旬,又组织街道武装干部和民防教师在天宝路培训中心开展民防知识及技能培训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影像
   第04版:专版
坚持民防建设不松懈 铸造护民之盾常操练
虹口报专版04坚持民防建设不松懈 铸造护民之盾常操练 2017-12-14 2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