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联韬奋书店在成都宽窄巷子正式开业,这是三联韬奋书店开出的全国首家分店。这两年,实体书店逐渐复苏,特别是“最美书店”开了一家又一家,吸引客流不断。不过,美则美矣,却让人觉得少了一丝灵魂。漂亮的设计和装潢固然加分,但书店的核心仍应是书籍本身。只有内外兼修,方算“最美书店”。
如今,实体书店从单纯的教材采购地,逐渐演变成了生活美学空间,许多书店在装修上动脑筋,还增添了文创、咖啡甜点售卖区域。虽然这样的空间升级的确引来了不小客流,但人来人往中,“到此一游”的吃喝消费多了,买书看书的依然是少数。
坐落在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一直被称为“最美书店”,走进店门,地板、楼梯、围墙几乎都由书构成,是名副其实的“书的海洋”。美轮美奂的装潢下,书阁内参观者络绎不绝,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专门来取景。但仔细辨别,书墙上的书目,大多是畅销书的堆砌和重复,而书架上的书,也只是笼统地按照出版社或是图书类别分类,无序的陈列,让读者很难找到想看的书,也没有一再探究的欲望。
如今,许多实体书店意识到,书店美观现代的空间感受,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消费体验,于是纷纷改变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这的确是一种进步。然而也必须看到,实体书店真正的魅力,始终在于书籍本身,一家书店不能仅限于打造“高颜值”,更需要锤炼内在气质,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位于北京一条小胡同里的言book书店,虽然建筑设计也是流行的清新范,也有咖啡等饮品消费区域,但经营者并没有让书籍沦为消费场景里的文艺陪衬,而是把书当作主角。言book主要贩售的是设计类和生活方式类的外版杂志,所有杂志皆由店主夫妇精心挑选和亲自采购,并且上架时间几乎与国外同步。店主的审美品位和出版专业能力,为许多专业领域的人士打开了一扇与世界同步的门,也让书店很快有了一批稳定客群。
实体书店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如何打造一家内外兼修的“最美书店”,考验的是经营者对书的品味和分类陈列能力。经营者要接触海量图书资讯,快速判断出一本书是否有价值;要考虑读者的行动路线,将书目分类变得更细致,让人产生一步步深入探究的欲望;还可以在书籍摆放上遵循人们的阅读习惯,如在科幻小说旁放上科学类书籍,在神话小说旁摆上历史类书籍等等,从服务爱书人的角度多动脑筋,吸引更多人读书买书、爱上阅读。
书店应是一个激发人的求知欲,让阅读变得更“明艳动人”的地方。这既需要懂书的经营者,同时也需要爱书的阅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