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自然界的梅花早已谢了,我仍在等待“红梅”的二度开放。
早些年我去过武汉,那里的东湖有梅园。也去过湖北的黄梅江心寺,寺内有二度梅的祖先——晋梅,距今已有1600年。而沙市章华寺内的楚梅历史还要悠久,寿命有2400年了。中国有隋梅、唐梅和宋梅等五大古梅,其中最古老的楚梅和晋梅均生长在湖北,天之所赐、鄂地之福。也孕育了武汉人、湖北人的不屈性格。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有300余个品种。大多数省市都有栽培梅花的历史,而长江流域是赏梅的最佳地带。我曾为旅游赏遍古梅而自喜,为不惧风雪而开的梅花所折服。特别是梅花不与春色争俊俏的低调品格值得点赞。
我心目中的“红梅”同样如此。3月中旬以后,一批又一批支援武汉的上海医疗队员归来了,下飞机时不论男女都穿着红色上衣像极了红梅,大家脸上绽放着笑容,像二度梅一样开放着。从电视上看到武汉和湖北以最高礼仪欢送各省市救援医疗队回家,武汉人民打开家里的窗户,挂出自己写的感谢标语,向“红梅”致敬!表达感谢之情。“红梅”们说:不谢、不谢,救死扶伤是自己的天职。更有无数的“红梅”说自己不是英雄,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而已。听到这些话语,我在春天里赞叹“红梅”的心灵好美啊!
“红梅”是真正的英雄。习总书记3月赴武汉视察,亲口说要给抗疫中的白衣天使记头功。我不会忘记今年早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中国大地,武汉首当其冲,1月23日封城。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张又一张请战书,上面写满了姓名,每个姓名边上摁了自己的手印,鲜红鲜红的,排列密密麻麻,非常像花瓣不大的红梅花开。看这样的“红梅”,心里瞬间闪出诗意:梅花盛开江山丽,大地无恙有“红梅”。“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是中国式抗疫大片。在国有大难时,红手印意味着坚强和奉献,摁在纸上很可能成为遗书。摁手印之前,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一个老医生不是在请战书上写下了“无关报酬、不计生死”的誓言吗?无数的90后抢着请战,上海的长发女护士剪掉了一头秀发,外地的女护士干脆剃了光头,“花瓣”没了有枝干,战地“红梅”分外香。4.2万名医护人员乘飞机、坐高铁,有的甚至骑单车,奔赴武汉拯救千万条生命。我坐在电视机前,看上海医疗队出发集合的情景,听到了一个领队的声音在呼喊:市第一人民医院。到!声音随着电视镜头传入千家万户。这是我熟悉的医院。习总书记时任上海市委书记视察过一院,留下了亲切的勉励。我先后在一院进行了3次微创手术,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难以忘怀。关键时刻一院冲在了最前面,使命担当,义不容辞。他们首先进驻了武汉金银滩医院,我看到了武汉城里的第一朵“红梅”。随后,接二连三的“红梅”盛开在武汉的所有医院,包括16个方舱医院。
有危逆行、逢险必克、战无不胜,成了“红梅”的特征。一批经受了考验,在火线入党的“红梅”,在鲜红的党旗下映得更红。4万余人创造了0感染的纪录。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红梅赞”。歌声穿越历史,1950年,“最可爱的人”是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成为不败的“红梅”。2008年,最可爱的人是解放军战士,在汶川大地震中投入拯救生命的战斗,成为勇敢的“红梅”。2020年,最可爱的人是军地医护人员,在史无前例的抗疫中白衣天使并肩作战,成为胜利的“红梅”。
“红梅”在,祖国无恙,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