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洁静)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怀揣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和奋进精神,搭乘“因幡丸”邮轮驶离上海,踏上了旅程……
3月17日是“留法勤工俭学启航”102周年纪念日。当天,“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纪念标识”揭幕仪式在北外滩滨江举行。市委党史办副主任谢黎萍,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强等领导出席,并共同为纪念标识揭幕。
“大家往江面上看,那里就是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出发时,‘因幡丸’邮轮停泊的七号浮筒。从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20批1600余名中国青年从上海乘船出发到法国‘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作为虹口首场基层党史教育宣传,来自北外滩街道两新企业——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宣讲员谢许瑶在活动现场,深情地讲述了发生在102年前的这段往事。
据了解,经过多年来的发掘考证,现已确认中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正是从上海汇山码头,也就是今天的北外滩滨江公平路至临潼路岸线出发。虹口北外滩既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启航之地,也见证了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从追寻真理的青年变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同时,作为上海“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重要区域,虹口也是本市红色文化旧址遗址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结合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虹口围绕党史重要事件、活动和重要旧址遗址等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鼓励市民群众用“写、读、走、拍”等不同方式,讲述自己所知的红色故事、所见的城区变化、所感悟的国家发展。让市民群众自觉成为建党百年成就的传播者、红色文化的宣讲员、奋进新时代的主力军。
当天,由虹口区委宣传部与东方网合作打造的“人人都是宣讲员”虹口区红主播宣讲大赛活动同时启动。
本次大赛为期3个月,分为专业组和民星组。比赛将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上的报名H5主打轻传播的方式,用视频方式创作,征集一批讲述历史故事、抒发爱国情怀的优秀红色宣讲作品,庆祝建党百年。
线下配套推出的“红色朗读亭”互动装置,则将在全区开展巡展,运用数字技术,为市民群众打造沉浸式的体验空间。虹口的市民群众可围绕虹口党史、红色故事、个人亲历等主题,录制短视频宣讲作品,投稿参加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