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战地撷英~~~
战地撷英~~~
战地撷英~~~
战地撷英~~~
战地撷英~~~
战地撷英~~~
战地撷英~~~
战地撷英~~~
2011年07月04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地撷英
回忆抗美援朝“三个一”故事
  ■蔡元俭

  我是1951年春天第二批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的。我当时19岁,在志愿军一个师当文工队员。我们为激励斗志鼓舞士气,就象电影《英雄儿女》中文艺战士一样,奔波在前后方宣传英雄事迹。有三件事令我难忘。 

  一次战前教歌 

  1951年夏天,我接到命令:到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连队教歌。我立即打起了背包,背着干粮袋,跋涉近20华里,赶到了连队驻地。100多个战士正齐刷刷地坐在山沟沟的洼地上,全神贯注地听连首长作战地动员。连首长把我介绍给大家。在我指挥下,大家唱起了《志愿军战歌》和其他战歌,战士们雄壮激昂的歌声回荡在大山沟里,大约一小时后,连队就出发去阻击敌人了。敌人多于我部数倍,战斗打得很激烈。这支连队历次战斗都很英勇顽强,打过好多次胜仗,这一次也打得非常漂亮,消灭了不少敌人,但也有一些战士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一次夜间扛粮1951年7月间的一天,我们文工队分队长告诉我,这次轮到我去完成扛粮任务。我正好得了“夜盲症”,有点担心晚上走路看不清。分队长就鼓励我:“这次任务是对一个文工队员的战场考验,你要经得起这个考验。” 

  我们扛粮的目的地在“阳德兵站”,离驻地30多华里,要走夜路小路,翻过一座大山,还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任务非常艰巨。天近傍晚,我们每人吃了两个高粱窝窝头,一行七、八人就出发了。由于“夜盲眼”,我看一切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其他分队的同志就用一根树枝在前头拿着,让我在后面拉着走。当行走在一条小河的独木桥上时,由于独木桥是用圆木支撑的,而且是湿漉漉的,我心慌脚抖地突然脚一滑,就摔到小河里去了,幸亏河水只有脚脖子深,但我的军裤全湿了。在同志们帮助下,我爬上了岸,跟上了队伍继续赶路。当我们爬上了大山顶,准备翻过山顶公路时,天空突然挂起了一串串照明弹,五、六架敌机来袭,敌机在公路上扔炸弹,用机枪扫射,目的是要封锁这段公路,不让志愿军运输车辆和人通过,阻止我部把战场急需的物资运上前方。避过敌机突袭,我们到达了兵站。我要扛一包近五十斤重的面粉,我当时人很瘦小,营养不良,体重也不过80斤,加上“夜盲眼”,能不能扛到驻地难度很大。但我叮嘱自己一定要经得住这次考验。一路上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经过4个小时的赶路,天快亮时,我们终于到达驻地。 

  一次敌机偷袭 

  1951年底,我们部队奉命回国参加集训,我所在的五班是教导团的先行班,要从“三八线”附近步行到朝鲜新安州火车站,路程近700华里。一天傍晚,突然空袭,营长站在公路上指挥我们就地卧倒在路旁小沟里,黑呼呼的两架敌机俯冲向公路扫射,公路上冒起了一连串机枪子弹打过的火星和尘烟,敌机疯狂地连续扫射了几次才拉起机头飞走了。我们纷纷从小沟里爬出来,拍掉身上的尘土,但发现营长和军医不见了,在附近都没寻找到,部队只好按预定目标前进。第二天部队又派人回原地仔细寻找,才在山洞里找到了营长和军医的遗体,我们非常悲痛,我们班接受了护送营长遗体回国安葬的任务。我们怀念营长,痛恨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更觉和平的来之不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经济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社会新闻
   第04版:专版
怀念粟裕司令
南征北战话当年
我在武工队片段
寻找红色的印迹
向着“十二五”奋勇前进
亲历爱国抗日的“清毒斗争”
回忆抗美援朝“三个一”故事
书法
虹口报专版04回忆抗美援朝“三个一”故事 2011-07-04 2 2011年07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