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肛缘4cm处见一不规则溃疡隆起,约占肠管1/2周”在青海省中医院外科手术室里,上海第四批援青专家医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成刚正进行着手术。
虽然到青海才5个月,在张成刚带领下,青海省中医院就完成了该院历史上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这标志着青海省中医院的微创手术提升一个台阶,这令全院上下倍感振奋。当地医生给张成刚取了个绰号:“及时雨”,因为他不仅带去了精湛的医技,而且还留下了一些“带不走的礼物”。
上海医生带来新技术
为什么称张成刚“及时雨”?刚到省中医院外科,张成刚正赶上该院一位外科医生遭遇医疗纠纷:开腹腔镜胆囊手术误伤胆管,病人增加痛苦,医生信心受挫,甚至产生不愿再开展该手术的想法。张成刚了解情况后,鼓励该医生再次拿起手术刀,“微创手术能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的痛苦,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应该做下去。”
为了重振信心,张成刚着手开始对医生们开展集中培训,将腹腔镜胆囊术由三孔法改为四孔法,并进行教学带教。在一例阑尾穿孔手术中,中毒性休克的老年女性由于病情危重,开腹需要很大的切口和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张成刚当机立断,快速采用微创手术将阑尾切除。病人2天就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安全病房,5天便顺利出院。
几轮实战培训后,青海省中医院大多数值班医生掌握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技能。一个个病人顺利康复,让原本有点灰心的医生们拾回了信心。青海医生说:张主任的出现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平涸的内心,作为一名医生眼看病人病情危重,却无能力救助,内心是什么样的滋味。现在好了,我可以尽所能及替病人减轻病痛。
上海技术创下多个“第一”
71岁的回族老大爷,已经间断性便血2年余,一直当成“痔疮”治疗。这次入院,查肠镜后显示病理结果为“腺癌”。张成刚发现肿瘤距离肛缘仅4cm左右,肿块占据了整个直肠前壁,只能进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但该术式手术损伤较大,并且要在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造肛门,考虑病人年龄较高,很可能受不了这么大的手术。会同多科医生充分讨论后,张成刚决定行微创手术治疗。利用腹腔镜,仅在大爷腹部开了一个小口做乙状结肠造瘘解决病灶。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手术全程没有用任何自费耗材,而是加大手术难度,手工一针一线缝合伤口。
术后,老大爷第一天就能站立,第二天就能走动和进食,张成刚为病人千方百计省费用,得到了病人们的赞赏。从上海来的好心肠医生出名了。“病人指定看诊”越来越多,短短3个月时间,张成刚就做了200多台手术,全结肠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巨脾切除术等创造了省中医院术谱史上数个“第一次”。
上海理念打造当地团队
前沿的医学技术、理念驱动医院外科向前。张成刚非常重视对年轻医师的的培养,每周三上午是他外科大查房的时间,张成刚带领全科医生把每一个病人的病情认真分析,结合理论实际,把诊疗要点尽数传授,让年轻医生积极参与,做成PPT给大家授课,形成规范的诊疗思路,不仅丰富自身的知识,还锻炼了年轻医生的公开演讲能力。“扶贫先扶智”,张成刚坚持把技术脱贫放在重要位置,打造一支技术精良的外科团队。
援青时间虽然不长,张医生已经逐渐融入了青海省中医院大家庭中。“大手术不用大价钱,尽可能使贫困户病有所医,避免因病返贫。”张医生个人还与两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子。他说:未来,作为援青医生,他会尽最大努力在外科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