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从遵循“有法可依”到实践“良法善治”,地方立法覆盖城市各个领域。上海出台的外高桥保税区条例、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条例、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上海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提供了全方位制度保障。
再者,监督工作不断深化。以预算监督为例,人大审查经历了“一张纸”“一本账”到“一车材料”的巨大变迁。当时预算“一张纸”还是保密的,审查完毕要回收,而现在人大代表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阅预算执行的最新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丁伟也是一名立法第一线的老兵。在大会上,他和参会者交流了自己参与民主立法工作的体会。他说,上海是立法听证开展最早、次数最多、公开度、透明度最高的地区,并不断提升立法听证的社会参与面。2013年常委会就轨交条例草案召开立法听证会,首次进行现场全程直播。2014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立法听证会,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全程直播。这是上海市举办立法听证会以来的首次电视直播,在全国尚属首例。
丁伟指出,市十四届、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编制五年立法规划时,进一步夯实民意基础,两次向全体市民公开征求意见,三次听取全体人大代表的意见,提高了立法选项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在迄今为止进行过的2016年、2017年两次全国地方立法指数测评中,上海在31个省市区中均名列第一,其中立法信息公开和立法参与两项得分全国最高。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紫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思欢是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她表示,作为一名年轻的人大代表,她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亲眼见证、亲身体验到地方人大常委会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强,她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激动。“人大制度发展到今天,是几代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她说,将始终不忘一名人大代表“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牢记使命和人民重托,积极融入人大各项工作,在行使代表职责中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