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虹口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打破数字鸿沟
老年人玩转“抖音”“小红书”
老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制作“网红包”。 钱超摄

  ■通讯员 丁小珏

  “弄晓得伐啦?这是现在‘小红书’最流行的包包,弄看,阿拉在驿站里自己画的。阿拉女儿讲妈妈弄现在哈潮!”67岁的徐阿姨一边跟老姐妹微信聊天,一边在视频里展示着自己在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的得意之作。徐阿姨说:“驿站真的特别好,我们在这里学会了用手机,学会了玩儿抖音、小红书。”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深度普及,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很多社会公共服务都搬到了网上,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办各种事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但与此同时,一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被挡在了互联网之外。

  北外滩市民驿站深入分析了“数字鸿沟”,发现它有“技术鸿沟”“心理鸿沟”“环境鸿沟”这“三座大山”。这其中技术鸿沟是最基础的,相对也是最好解决的。真正的难点在于跨越“自身心理”鸿沟和“周边社会环境”的刻板印象鸿沟。

  让数字生活有“趣味”

  其实,早在2019年,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就开设了手机课堂,教授老人们如何使用微信等基础通讯软件。一开始很多老人都说“难”,怎么也学不会,驿站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难处,老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记忆力、视力都有一定的障碍,手机字小看不清,点击手机总是“手滑”按不准,即使课堂上学会了,第二天,又忘记了。于是驿站连续两年,坚持开设手机课堂,反复坚持教授,根据老人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了图文教学手册,特别是有趣的图文并茂的手册,提升了老人的学习兴趣,技术鸿沟是弥合数字鸿沟中相对基础的。

  助老人跨越心理鸿沟

  市民驿站的工作人员发现,横亘在老年人接触数字化社会面前最大的难点就是老人自身的心理问题。上了年纪的人,对新鲜事物存在畏难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和接受度,有些老人的自尊心又很强,不愿意轻易示弱。让老人从兴趣出发,从爱好出发,对新事物产出兴趣,主动想要“尝鲜”,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字化社会的“鲜味”是驿站在工作中的一大经验总结。

  驿站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退休后需要跟老伙伴们交流退休生活,就需要学习微信;退休后喜欢旅游,就需要学习拍照和修图软件;出门购物想不带现金,就需要学习支付宝。今年春节,社区食堂推出了跟着大厨“抖音”学烧年夜饭活动,激发了很多社区老人下载“抖音”、“小红书”的兴趣,“我现在经常拍点旅游的小视频,放在抖音上,老同事们看到了都来给我点赞!”爱旅游爱拍照的陶老师,就尝到了“甜头”。

  “变时髦”打破刻板印象

  市民驿站在工作中发现,老年人之所以会被数字化生活阻隔,除了自身的因素外,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很大的问题,周围环境总是在提醒老年人,这是适合年轻人的,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参与其中就非常奇怪。

  小红书推出了手绘版的帆布包,“这个我们能不能试试?陶老师肯定画得好!”,市民驿站推出了手绘“春天”活动,预约名额立刻就一抢而空,“这个包,我女儿特别喜欢!她说让我好好画,送给她!”活动一下子就拉近了两代人的心理差距,活动中,驿站工作人员,也给老人们普及了一些高大上品牌的故事和企业文化,老人们也能理解儿女们为什么说“包治百病”。“过去看到女儿买包,我就生气,总觉得她是乱花钱,现在我觉得这也是有品位的生活,她开心,我也就开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媒体搜索
   第04版:党史专题
老年人玩转“抖音”“小红书”
以公正诠释公证
左联盟员后代讲述电影背后的故事
本区举行2021年政法综治月主题活动
普法宣传进社区
市劳模事迹报告会举行
本区开展《医保基金监管条例》知识竞赛
19件快递不翼而飞
本区发布区委党史宣讲团主题库
在“世纪同框”下重启“夜上海”
2021年虹口区信访工作会议举行
全区百岁寿星增至231人
虹口报综合新闻02老年人玩转“抖音”“小红书” 2021-04-19 2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