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弄堂里的“老娘舅”
四川北路街道浙兴居民区第二党支部搭建社区治理平台

  在四平路与溧阳路的交界处,有一片被邢家桥北路和海伦路环绕的旧式里弄石库门住宅区,这就是浙兴里小区。浙兴里建于20世纪30年代,在这个小区内有着远近闻名的沈尹默故居,还有一处上海总工会的秘密办公旧址。时间久了,常年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有了一种家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流动,弄堂里讲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的人多了起来,不同群体居住理念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邻里矛盾。如何找回过去弄堂里“一家门”的浓浓味道,成为了浙兴居民区第二党支部的思考方向。

  一批“爱管闲事”的“老娘舅”

  “不要让纠纷升级,别把弄堂的风情丢失”,浙兴居民区第二党支部的党员在一次支部大会上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这与居民区党总支准备深入开展的“民情家访”活动不谋而合。搜集社情民意,掌握矛盾纠纷动向,摸清居民利益诉求,寻找睦邻友好共通点……这一项项工作记录在了党支部的工作日程上。在居民区党总支的支持下,支部组建了一支高素质、懂政策、居民信服的“浙兴老娘舅”调解志愿者服务队,他们都是熟悉小区情况、热心社区事务、在邻里中颇有“人气”的老党员。他们坚持依法调解、自愿调解等原则,先后建立起民情汇集反馈机制、轮流值班服务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无论酷暑严寒,他们走街串巷、走家串户,协调解决了一起起邻里纠纷。

  “浙兴老娘舅”依托党群服务站开展活动、调解纠纷,他们成为了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中的骨干力量,还义务担当起了社区的“扫黄打非”工作巡视员。在党支部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职工等纷纷加入到“老娘舅”队伍之中,这里的扫黄打非工作也被推荐为全国示范工作点。

  “草根”调解法化解矛盾

  小区内的矛盾多为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老娘舅”们通过走访调研,将矛盾纠纷分成“钱财纷争型”“口水怄气型”“冲动怒气型”“寸土必争型”“历史纠葛型”“家庭情感裂痕型”等多种类型,并探索出了一套“因型施策”的调解策略,通过冷却寻机、求同存异、感情感化、案例参照等方法,从源头上对症下药,化解心理症结。

  有一天,居住在邢家桥北路的一名男子与一名女子的争吵声引发众人围观。“老娘舅”的成员巡逻发现后及时出面干预,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经初步了解,这是W家的一对亲姐弟,姐姐当天来看望年事已高的母亲,但弟弟却情绪激动,姐弟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弟弟担心将来动迁时,姐姐一家的户口会影响他的利益。“老娘舅”们迅速平复双方心情、冷却处置后,约定一个时间为姐弟精心组织了一次调解会。会上,“老娘舅”们详细介绍了当前旧改征收中关于“数人头”和“数砖头”的政策,并从亲情角度入手,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姐弟双方很快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消除了内心的“疙瘩”。

  浙兴里是老式里弄,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本就狭窄的弄堂因为车辆的停放变得更加拥挤。曾经因为停车位紧张,部分居民私自安装了地锁,并呈不断扩大趋势,给居民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邻里矛盾也日益升级。“老娘舅”们再次出手,一方面配合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社区微网格进行包干走访,安抚居民情绪,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坚持情与法相结合的原则,用真情做通车主工作,引导他们自行拆除了地锁。同时,“老娘舅”们通过民情反馈机制向居民区党总支提出,动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小区设置机动车电子道闸,防止外来车辆无序停放,并配合组织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开展评议,完善小区停车规范。在“老娘舅”们的牵线搭桥下,这些都变成了现实,获得了居民拍手称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浙兴居民区第二党支部通过组建“老娘舅”队伍,搭建社区治理平台,邻里之间的矛盾大家一起化解,弄堂里的事情大家共同商量,居民群众在参与自治共治中建立了朋友圈,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媒体搜索·防疫知识
   第04版:副刊
弄堂里的“老娘舅”
跟团游“泡汤”后不给退费
淞沪铁路旧址再现“江湾出会”
“沉默的少数”有了“云画像”
关注肺结核病
银发族就医将可享“绿色通道”
开启企业服务“集团军”模式
无障碍公交“上线”助残障人士出行
大型滑稽戏《天地“粮”心》走进虹口
昆明路以南项目第一轮圆桌会议举行
虹口报综合新闻02弄堂里的“老娘舅” 2021-05-17 2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