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钱学森与上海的缘分

  ■游本凤

  伟人钱学森,一生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11年12月11日,在上海“红房子”医院,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划破上海的天空,标志着一个新生命来到人间。谁能料想,这个生命就是日后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伟业的杰出贡献者、闻名于世界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在上海有一座旧居鲜为人知,而且这一旧居与钱学森的关联度很大。该旧居坐落于愚园路1032弄歧山村111号底楼。无论是钱学森青少年求学期间,还是青年从美国返回探亲阶段,以及1955年被美方无理拘押5年后回到上海,均住在这一老式厢房内,与这间老屋有着深厚的感情。

  1929年9月,18岁的钱学森以高分的优异成绩,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现了“为复兴祖国所以决心学工科”的心愿,从此开始了他在上海的大学生活。据学校统计,当时投考者与录取者的比例约为5:1,可见竞争之激烈。

  首次回国拒任校长

  1935年,钱学森从交大毕业,并考取庚子赔款公费留美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当时,钱学森报考的专业为航空工程专业,在全国6位参加航空工程的学生中,钱学森综合分数名列第一。

  8月20日,钱学森在上海外滩码头乘坐小火轮,在吴淞口港登上“杰克逊总统号”邮轮启程赴美。父亲钱均夫在码头目送儿子渐渐远行。

  1947年7月,钱学森在留美12年后,利用暑假时间第一次回到上海。当时,他在36岁时已经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成为MIT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教授。他仅用12年的时间,就从一名留学生成长为在美国享有极高声誉的华人科学家。

  7月1日,飞机降落在上海龙华机场,前来接机的是后任交通大学校长的范绪箕。那时,范绪箕正在浙江大学负责组建航空系,当他得知钱学森回国后,便向学校借了一辆轿车开到上海,亲自到机场接机。范绪箕接到钱学森后先到外滩兜了一圈,随后将钱学森送到上海愚园路岐山村。钱学森赴美留学后,钱均夫一直居住在上海愚园路岐山村。钱学森此次回国最主要的目的是看望一别十二载的父亲。

  8月间,钱学森回到母校交通大学,在航空系发表演讲。当时,上海的一份小报《前线日报》刊登报道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名教授钱学森,应交大之邀来沪讲演“最近十年航空工业之发展”。这次演讲活动由交通大学航空系主办,其他院系师生都闻名前来听讲,刚刚留校任教的机械系教师陈国详负责记录演讲内容。后来演讲内容经过整理,发表在中国科技协会主编的杂志《工程界》上面。

  在上海逗留期间,钱学森还拜访了与他同时被派往美国留学的殷宏章。殷宏章留学前曾在南开大学工作过两年,当年与钱学森同时考取了清华公费留美生,成绩优异,名列第三。他是一个留美的植物学家,抗战胜利后满腔热情地回到祖国,准备以自己学识为国效力。可是在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他回国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由于物价飞涨,积蓄很快耗尽,全家生活因没有着落而陷入困境。为了生活下去,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四处奔走,找些零星之事以便生存下去,他心爱的植物研究更无从谈起,几乎荒废。眼面前的这个活榜样,令钱学森不寒而栗。也促使了他不想留在旧中国,返回美国继续从事航空航天研究的心。

  此次钱学森回国时,适逢上海交通大学闹学潮,原交大校长因管控不力遭到国民政府的免职。其后,国民政府教育部见钱学森回国,仿佛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有意聘请他为交通大学校长。为此,教育部曾多次派人与钱学森洽谈此事,但都被钱学森以美国的研究尚未结束、还要返美为由委婉地拒绝。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钱学森看到当时国民政府腐败无能,风雨飘摇,他不愿意为这样腐朽的政府装点门面。

  正可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青梅竹马良缘天成

  9月1日钱学森从北平飞回上海。就在此期间,钱学森向歌唱家蒋英求婚成功。随后,他们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从此结为夫妇,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早年在杭州读书时,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同窗好友。蒋英从中学毕业后,考上德国柏林音乐大学音乐系。1944年,蒋英从音乐学院毕业后,签约德国有名的德律风根公司,约期为10年。

  1947年夏季,蒋英在兰心大剧院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非常成功,蒋英一时成为了上海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热点。当蒋英人天籁之音久久飘荡在上海的上空时,钱学森也回到上海探望父亲。钱学森与蒋英这一对的“兄妹”终于在上海重逢。对于钱学森个人来说,再遇蒋英并结良缘,这无疑是此次回国最大的收获。

  钱学森一直对蒋英情有独钟,因为蒋英曾经是钱家的“干女儿”,他们俩人小时候有过“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之缘。所以,钱学森在36岁之前一直没有找女朋友。在美国时,他的许多同学、好友都知道,要给钱学森介绍女朋友的事,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有一次在波士顿,时任哈佛大学教授的赵元任给他介绍一位条件不错的女孩子。两人见面之后,赵元任让钱学森把那个女孩子送回赵家来,结果钱学森竟然把那个无辜的女孩子弄丢了。

  朴实的钱学森不知道怎样才能追到蒋英,每次去蒋家也不知道要给蒋英买些啥礼物,更不会说那些甜言蜜语。但是,蒋英却不计较这些浮夸的恋爱技巧,她觉得钱学森为人耿直,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他36岁就当上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这让她钦佩不已。某天,钱学森问蒋英:“跟我到美国去吧!”蒋英明白其意,正在犹豫不决时,钱学森又重复说了两遍,蒋英便点头答应了。后来,蒋英曾幽默地说:“他还没说两句,我就投降了。”

  1947年9月17日,钱学森与蒋英的婚礼在沙逊大厦举行。婚礼采用中西结合礼仪,简约但不失隆重。参加婚礼的主要是两家亲友,有100多人。

  按照旧时惯例,每位亲友到婚礼现场时都要在“鸳鸯谱”中签名留念。但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蒋英怕惹麻烦,忍痛将签名页撕去,仅留下残缺不全的“鸳鸯谱”。

  9月27日,钱学森先乘飞机离开上海,回到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1个多月后,他美丽的新婚妻子蒋英也来到了波士顿,开始了他们在美国8年的工作与生活。

  1950年,钱学森因提出回国效力新中国,而被美国政府无理关押了5年。1955年,经过中国政府的外交斡旋,钱学森得以摆脱“魔掌”,一家四口于10月12日抵达上海。抵沪时,74岁的父亲钱均夫亲自前往天目东路老北站火车站迎接分别了多年的儿子,并把他们一家接到歧山村旧居。望着久别了十多年的旧居,钱学森不无感慨地说:我在美国留学期间,寂寞时不由思念远在上海的故乡,思念歧山村这座“梦中的小屋”。翌日,即10月13日,正是儿子钱永刚7岁的生日,于是全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欢欢喜喜地吃了顿面条,以示庆贺。回沪后的钱学森在旧居中仅居住了14天。其间,他除了与父亲和亲友们团聚相谈外,还在旧居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媒体记者讲述了他被美国政府扣押和争取回国的艰难历程,以及刚刚回国后对新中国的感受。

  他国二十年,旧屋十来天。10月26日,钱学森就从这间旧居启程离开上海前往北京,从此踏上开创“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征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媒体搜索·防疫知识
   第04版:副刊
非凡的征程
广西鹅泉
我在北外滩看到些什么
钱学森与上海的缘分
广告
虹口报副刊04钱学森与上海的缘分 2021-05-17 2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