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园往事

  ■钱水根

  1973年,我踏上了金山卫这块土地,溶入了建设上海石化这股洪流!那年,我23岁。

  建设初期,上海石化政企合一,石化地区隶属上海石化,最早的地区办事处在石化二村209、210号楼。1977年8、9月,我从分厂到地区办,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209、210号楼沿经一路,底楼是食品商店,二楼以上办公用房。209号楼有核心组、办公室、政工组、市政组。5楼核心组,老薛、老杨坐镇。4楼办公室,负责人老周;组员有老施,来自梅山9424,笑呵呵,挺随和;女同胞有老李、小姚,驾驶员小郏。政工组在3楼,负责人姓伍,一位慈祥和蔼的军转干部,说话轻声轻气,挺关心人。起先,政工组办事的,就我一人,后加了一位姓李的,也来自9424。办公室、政工组分工不分家,有事打通仗。2楼市政组,人较多,记得的有老傅、小钟。

  教卫组在210号楼,负责人罗铭、秋沁,组员老龚、小葛、老梅和郑老师,五六个人,各管一摊,联系医院、中小幼。老龚是老伍爱人,待人热心,上下班,俩人总走在一起。

  那时,从核心组起,称呼不带“衔”,年长的,姓前加个“老”,老薛、老杨、老周;年少的,带个“小”,小姚、小钟、小葛。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合起来约30多人,担负着整个石化地区的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无巨细,样样都管!遇到上级布置突击性事项,人手不够,向财贸、医院、房管抽借人,如老宋、老姚、小梁等。紧张忙碌,关系融洽,互帮互衬,有难事烦事,会问个长短,出主意,想办法,一个人的事,刹那间成了大家的事。

  家在市区的,集体住宿237号楼,一日三餐,或自己做,或搭伙分厂的生活区食堂。时令季节,财贸组管副食品的同事,教我们挑选时令果蔬,番茄分雌雄,雌性底部圆润,个大,粉甜多汁,味道浓郁;雄性底部隆起状,口感较硬,有酸味。小夫妻俩,番茄拌糖当水果,无农残,无添加剂,食用放心。腌咸鸭蛋,挑青壳的,个大,煮盐卤时,盐与水配比是鸭蛋能浮起来,冷却后,放入洗净晾干的鸭蛋,倒入白酒,浮在卤水上,密封,两周后的咸鸭蛋,只只流红油。

  如今,儿子已为人父,他出生后第一个家,是虹口区外婆家,第二个家,是地区办。他的到来,成为地区办全体人的事,出生前,问产期什么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出生后,问儿子怎么样?什么时候抱来呀?那时,地区办与我年龄相近的,有的还没成家,成家的还没小孩,一时间,我儿子成了大家的孩子,56天产假后,孩子和他母亲,从虹口回金山,叔伯婶姨们,抱着不放手,来个接力赛,抱过来,递过去,这个亲,那个吻,送吃的,递穿的,亲热得不得了!奶粉紧缺,奶不够,李菊英拿来一小袋亲戚送的新大米,让我们熬米汤喂孩子,补一时之缺。

  得知孩子母亲还住厂区临时设施,地区办同事从237号楼,匀出一间给我们住,一家三口有个憩息处。那时分房政策倾斜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可配三人户。1978年,正是房源紧缺时,先建的分完了,新住房尚在规划。地区办领导、同事,又给我暖心的一笔,从房管组库存中,挖出一套751型一室半户(石化四村),解了我燃眉之急!

  金山,我的第二故乡。我生命中的30年,在金山度过,地区办是一页。

  2002年,企业重组,我离开了金山,来到了浦东,走过了职业生涯的最后时段。

  往事在目,如影历历!48年过去了,金山的师友、同事,你们都好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媒体搜索·防疫知识
   第04版:副刊
结香:芬芳自在不言中
万里江桥
秋雨里的美丽庭院
《唐诗三百首》
故园往事
沧海之光
品蟹善用“蟹八件”
《红船》
紫砂壶记趣
虹口报副刊04故园往事 2021-11-01 2 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