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虹口两位老师获“2021年度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
~~~——记消保新兵、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吴佳妮
~~~——记“草根企业家”郑洪水的奋斗历程
~~~
~~~
~~~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虹口包容了我,接纳了我”
——记“草根企业家”郑洪水的奋斗历程

  ■本报记者 葛敏敏

  郑洪水来自浙江衢州一个农民家庭。上世纪90年代,他从一名水电工做起,在虹口创业、买房,拿到上海第一批“蓝印户口”。2015年,投资失败的他欠下上千万债务,从意气风发的企业家跌至人生谷底。此后,郑洪水重新出发,花了7年的时间偿还债务。

  这是郑洪水的个人奋斗史,也是他与虹口解不开的缘分。“虹口包容了我,接纳了我。”

  从衢州到虹口,从水电工到总经理

  郑洪水的“上海梦”从虹口的沪办大厦开始。沪办大厦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部委在沪办事处的集中所在。1994年6月,19岁的郑洪水经由沪办大厦的衢州市办事处,通过劳务输出方式来到上海,成了沪办大厦一名水电工,月工资200元。

  初见上海,郑洪水发现“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像个大工地”。上海这座包容性强、机遇颇多的城市给了他做一番事业的舞台。不满足于200元工资的郑洪水,向沪办大厦管理处预支了两个半月的薪水,一边工作,一边在复旦大学进修了两年,学习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

  1997年,郑洪水从亲戚朋友处筹得五万元,开了一家打印社。他清楚的记得,打印社开在沪办大厦4号楼210室,只有12平米。这是他事业的起点。

  颇具商业头脑的他,通过向沪办大厦商户推广储值卡业务迅速取得了第一桶金,用在了设备更新、人员招聘、业务创新上。“我特别注重服务质量,印刷材料上门取、上门送,靠口碑积累了第一批种子客户。”

  郑洪水的打印社开得一帆风顺。仅仅两年,他便在上海置办了房产,办上了“蓝印户口”,2002年创立了印务公司。正当他意气风发,遭遇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危机。

  背上千万债务,从高峰跌至谷底

  过于自信的郑洪水向合伙人投资了上千万元,并充当其担保人。由于合伙人业务扩张过快,资金链断裂,郑洪水为此背上了巨额债务。

  “合伙人失联,我要代为清偿债务。一夜之间,十多年的奋斗化为乌有。”他把自己的存款、房产全部用来还债,又回到了刚来上海时一无所有的状态。

  为了还债,郑洪水早上6点就出门跑业务,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十一点。他还曾尝试晚上开顺风车,“挣不了多少钱,杯水车薪,开了两个月还是决定全力做我擅长的业务。”而帮助郑洪水咬紧牙关、重新站起来的,来自于一次“企业大走访”。

  一次“大走访”,让他重新振作

  “当时,曲阳路街道领导班子开展‘企业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到了我的工厂,我想了想,还是如实说出了公司遇到的困难。”郑洪水仍记得一位领导宽慰他的话,“只要人在,精神不垮,都还有重来的机会。”

  通过政府的纾困政策和牵线搭桥,郑洪水重新联系上过去积累的客户资源,同时开拓新客户,从小单子做起,凭借着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质服务,广告印刷业务量逐步回升。

  2015年,郑洪水重新注册了“虹源彩印有限公司”。“‘虹’代表我是从虹口发展起来的,我的家人也都是虹口户口,对虹口的感情很深。‘源’代表着源头,这里是我跌倒、也是我重新站起来的地方。”

  2015年至今,7年的时间,郑洪水陆陆续续将债务还了七八成,生活也逐步迈向正轨。

  饮水思源,为虹口发展建言献策

  郑洪水以虹口区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的身份,多次提出提案,并有部分已得到落实。

  “像腾克路改造拓宽、东体育会路双向通行、曲阳路增设右拐车道等,切入点都比较小,也都跟市民出行、生活等息息相关。”他还提出沪办大厦改造提案,“沪办大厦怎么通过更新来吸引创业者,成为小企业的孵化基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感激上海,感激虹口,给了我奋斗的舞台,也能接纳我的失败。”回想创业经历,他不无感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上高原践行初心 下基层志愿为民
把更多消费维权内容搬到线上
“虹口包容了我,接纳了我”
虹口学子眼中的“乡医”
图片新闻
为孩子们创造清朗上网环境
虹口报综合新闻04“虹口包容了我,接纳了我” 2022-12-23 2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