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章
近期,笔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一些涉及最基本的静态指标问题依然存在不足和亟须臻补完善的地方,有些还相对较为隐匿,需要足够的细致和用心才能深入察觉到,问题暴露不少,应引起足够的警觉。
注重实效,突出经常。市民群众参与至创城这项推进整改工作中,倍感不易,既想瞻前又要顾后,效果是有,但总觉得分身乏术,来不及处置。小到一根烟头、一张纸屑的捡拾,楼道堆物的整治、“僵死车”的清理、车辆的规范有序停放等等,都对应急状态和意识反应提出了极大挑战。但依然感到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平时准备工作不充分,基础不夯实,关键时刻稍显差强人意也在意料之中。问题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是绕不开躲不过去的,依然突出摆在那,日积月累成为“硬伤”,想要切实改变环境面貌何其之难。还不如将功夫下在平时,激发自治管理意识,做到日清日结,事毕事了,底数才更为清澈,对问题存量才更为了然于心,关键时刻才能沉稳若定,更有底气。建立健全自查自纠制度,尽一切可能,动员各方力量主动“加盟”参与。突出重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纳入,切实做到分层次培训,全覆盖排摸,精细化操作,常态化整治。切实找准差距,暴露短板、缺项和断位易忽略问题,及时加以补治。
由此及彼,拓展延伸。聚焦问题应扩大辐射效应,不能仅局限或依赖于指出的个别局部某个点的问题,单纯就问题而整改问题,这种反应状态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具备前瞻意识,同类问题应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然,对于指出的问题即知即改是前提。“规定动作”,明确时间,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自选动作”,即靠个体的领悟和发挥程度,跟最终的结果相关联。实现整改全过程“闭环”,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很有必要,实时更新,考虑得越全面越细致越精准,所取得的成效肯定斐然。笔者在实地查访中深切体会,除了面上所暴露的实体问题外,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点位区域却暴露在“盲区”之内,无人值守,完全“失控”。有意识培养发现问题“火眼金睛”能力,见微知著,从微观透视中察觉端倪,不解决问题绝不“鸣金收兵”。基础稍显差一点的点位,应有危机意识,迎头赶超。勤能补拙,日积月累,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临时抓整改固然有效,但缺失日常潜移默化的规范纠治累积,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很难奏效。只有注重日常经常又兼顾临场应变能力,两者“琴瑟共鸣”,才能奏出创全“最强音”,达到数质量节节攀升“锦上添花”之目的。一点好不算好,全面好才是真正好。不能偏废,厚此薄彼,既定的点位和随机点位,都应作精心细致的排摸,增补完善。切实做到底数清,基础明,持续锚准弱项短板补位,做到质效稳控提升。从公益宣传海报张贴规不规范、消防设施达不达标、空中缆线规不规整等一些基础性问题入手,一点点抓起,逐步夯实基础。细节决定成败,把控细节,“秀”出水平。
凝心聚力,创造可能。营造浓厚创城氛围,让倡导和践行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扎根基因,焕化为自觉行动。多以老百姓的视角,和老百姓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讲好创城的目的意义所在,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变化,切实得实惠有幸福感。争取民心民众的支持很重要,“众人拾柴火焰高”,创城是一项比较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位市民的自觉主动参与。萤火微光,聚集灿烂。每个人都应责无旁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切实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垃圾分类正确、出行不违反交规、不乱扔杂物垃圾、不讲脏话粗话等,点点滴滴,培塑好的习惯养成。尤其到了现阶段创城疾进奋发的时刻,更需众志成城形成合力,打一场全民创城“阻击战”。每个环节都需丝丝相扣同频共振,切实布下“天罗地网”,让问题无处遁形。持续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问效,有始有终。尽量在规定时间内成色出新。创城是一项“必答题”,深浅程度因人而异,唯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心思技巧才能最终实现“弯道超车”。要把一切不可能变为无限可能,信心最重要。应多熟悉指标,熟知岗位职责与实操技巧,预有突发性的问题,随时应急的上处置的了。不断锤炼,反复“摔打”,在实战中培育创城本领。在压力中,从“倒逼”中逐步趋向于更为“主动”,适时查漏补缺,严“抠”细“训”,朝着既定的目标笃定奋勇前行。
战鼓催春,“兔”飞猛进。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铆劲冲锋的势头必须坚毅向前。唯有拿出十足的干劲拼劲韧劲,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胆识魄力,持续深度发力,才能稳控提升创城质效成果,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