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民警的“两颗心”
——记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邹克耀
  “阿婆,高血压药今天吃过吗?”“老伯伯,最近儿子经常来看你吗?”每天清晨8点,社区民警邹克耀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四川北路街道正兴小区的弄堂里。正兴小区棚户多、违章建筑多、出租屋多、外来人口多、下岗无业人员多……管理难度相当大。自从2005年踏进正兴小区的那一刻起,邹克耀就一直思考着要改变“正兴”的治安状况。 

  为了做到这点,“新官上任”的邹克耀捧出了“两颗心”。第一颗是“平常心”,邹克耀坚持进社区、下里弄,深入群众交朋友、聊家常。在社区里,无论是治安积极分子、重点人员、耄耋老人,还是在校学生,邹克耀总能和他们聊上几句。风趣幽默的话语成了他与居民交流的润滑剂,他深入浅出地向居民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开展法制教育,提升了居民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第二颗是“包容心”,邹克耀对待群众不分贫富高低,态度一视同仁,方式因人而异。他走家串户和社区居民交谈,从中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活动。在居民们发牢骚时,邹克耀从不打断,他懂得“说话”,更懂得如何“倾听”。就在这一“说”一“听”的艺术之中,他与居民的感情热络了,不少矛盾和纠纷也就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2009年6月,新广路251弄等3条弄堂的居民盼来了告别马桶的好消息——每户将安装抽水马桶。可还没等居民高兴的劲头过去,一场唇枪舌剑的硝烟战已经拉开。3条弄堂总共15排、65幢石库门房子,204户人家。每家都是“鸽子笼”,抽水马桶装在哪里?楼上人家装在房间里,楼下居民有意见;有人为“抢地盘”,在公共晒台上圈起了地。原本的好事因此影响了施工进度,也破坏了邻里原本和睦的关系。邹克耀了解情况后,连夜走访居民,挨家挨户实地查看,耐心听取各家各户的意见。在之后召开的调解会上,邹克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句句话说得公正公平。居民们异口同声:“你是大家的老娘舅,还是你来为我们‘划地方’!”就这样,邹克耀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让204只马桶全部各得其所。有居民感叹,还是邹同志说的话最管用!他却说,会说话是一回事,对居民的需求不拖拉、不推诿那才是真格的。 

  81岁的林老伯是一名老知识分子,平时不太爱与邻居们往来。老人收养了36只流浪猫,与猫儿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猫咪的尿骚味、虱子干扰了周围邻居的正常生活。邻居们见林老伯不听劝说,便合计着“动粗”。不料,林老伯也不示弱,准备来个鱼死网破。邹克耀理解孤身一人的李老伯把猫咪们当作情感的寄托,也更了解周围居民的烦恼。为此,他深入“猫穴”,对老人做起了工作。邹克耀一边与老人拉起家常,一边还把病猫抱进怀里。老人目睹此景,不禁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谈起了他的年轻时代。当老人谈兴正酣时,邹克耀话锋一转:“你爱护动物,又心地善良,就应该让他们有个安身之处,上海有个收容流浪动物协会,我帮你去联系一下,怎么样?”林老伯看着怀抱病猫的邹克耀,便点头同意了。为了不让林老伯寂寞,邹克耀特地为他留下了两只健康猫,又在他的窗台前栽上了漂亮的花卉,居民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万 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经济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市民生活
   第04版:社会新闻·副刊
一站式接待 一条龙办理 一揽子解决
青浦区党政代表团来访
社区民警的“两颗心”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良好教育资源
安老 扶幼 助学 济困
点关键 评重点 促实效 鼓干劲
一季度本区经济开门红
山阴路上的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旧址
内页导读
图片新闻
报头
虹口报一版要闻01社区民警的“两颗心” 2011-04-11 2 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