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电影百花奖女主角奖———祝希娟;第一批少数民族话剧影视演员——西藏表演班;第一个饰演百老汇男一号的中国演员———王洛勇;第一个用烟火礼花点亮奥运开幕式的设计师——蔡国强;第一所专业分布最广、培养系列最长、艺术门类最全的综合演艺类高等艺术院校……
这所殿堂,就是被称为“艺术家摇篮”的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顾仲彝等发起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培养戏剧表演、导演专业人才的专科学校。1949年5月更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重新组合并改名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长期担任院长的是著名戏剧家熊佛西。
上世纪60年代初,学校形成了包括表演、舞台美术、戏剧文学、导演等四个系的办学格局。70年代中,曾建立美术系。80年代至90年代,曾开办电影导演班;95年开办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中国首创电视主持专业并成立了电视艺术系。
2002年,原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三校并入上戏,作为戏曲舞蹈分院、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2004年学校相继筹建了创意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2005年学校在戏曲、舞蹈和电视艺术等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了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视艺术学院。
至此,学校形成了三个校区(华山路校区、莲花路校区、虹桥路校区)、四个直属系(表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导演系)、四个二级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创意学院)、一个继续教育学院,两所中专的综合艺术大学格局。
新世纪、新发展。作为国家艺术院校的第一方阵成员,上戏人认识到自己所负的使命——“打造国家级艺术重镇”,是国家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更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