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跑越健康
周末清晨,城市街头难得清静,长跑队员们已经在奔跑的路上。整支队伍里,有鬓发花白的老者,也有面容光洁的年轻人。四川北路街道长跑队成立于1980年,队伍起初只有10来个人,大多数都是四川北社区喜欢跑步健身的老人,他们每天相约在鲁迅公园里活动。逐渐的,越来越多早锻炼居民加入进来,队伍便成了规模。34年来,队伍从小到大,队员也几经更迭。如今长跑队现有队员85人,平均年龄65岁,年龄最大的已经89岁。
每周六、周日5点半,队员们在虹口足球场集合,沿着逸仙路、政立路、淞沪路一路跑至复旦大学,再原路返回至鲁迅公园。这样的训练几乎风雨无阻进行,队员们也都养成了周末早起的习惯。今年66岁的薛将金是队伍里的“新人”。退休前,薛将金在单位做行政工作,他说:“工作时候,屁股几乎不离凳子。”体态发福、血脂超标,为了身体健康,退休后薛将金参加了长跑队的训练。刚开始,跑上一小段路,他就气喘吁吁。现在,他已能顺利跑完常规训练全程。开跑以来,不仅人“瘦了一圈”,血脂也正常了。薛将金说:“长跑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但它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我感觉自己的精神面貌比退休前好多了。”
积极面对每一天
对大多数长跑队队员来说,除了满足基本的健康需求,跑步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跑步,他们挑战自我,释放压力,更加积极面对每一天。
华骏琦已经有40年“跑龄”。今年85岁高龄的他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自1996年第一次参赛,华骏琦完成了18次马拉松全程。11月即将举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由于参加人数众多,赛事火爆,华骏琦未能报上名,对此他十分遗憾:“虽然跑步速度跟不上大部队了,但我的力量还行。”华骏琦对长跑的热爱带动了整支队伍的跑步热情。许多成员更加投入训练,与华老共同感受运动的快乐。长跑是华骏琦的生活动力,而对一些年轻队员来说,长跑则是他们释放压力的出口。袁星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任务繁重。长跑磨炼人的心灵和意志,让他认识到了坚持的意义。他说:“如果不长跑,很难面对这样高压的工作。”
虽然长跑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但友谊是大家共同收获的财富。训练中遇到困难,队员们相互鼓励,分享各自心得。除了跑步,队员们还组织起了合唱队,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前不久,区里举行“易跑”5公里迷你马拉赛,全体队员志愿服务,沿路维持秩序、敲章、送水等。这些年,队员们先后将足迹留在了江西、大连、山东、西藏等地各项比赛中,在不停奔跑中,收获健康和快乐,长跑队也俨然成为了一个大家庭。队员们说,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长跑队伍中来,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和激动人心。
何 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