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厚底子遇上好政策
“家家户户有织机”,是常熟传统个体经济的写照。“早些年都是家庭作坊,给人家做代工,从8台缝纫机起家,一件衣服就赚6块钱加工费。”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说起当年,难免感慨。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少设门槛,多树路标,让审批办事效率总体提高一半以上。常熟明辉焊接器材有限公司今年成立新汽车公司,成功与多个大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审批便利,让我们抢到了先机。”公司董事长谭建元说。
创业之路常走常新
轻点鼠标,净菜就送到小区楼下的恒温保鲜菜箱里,很多常熟人如今从“菜场一族”变成“网购一族”。这是常熟民营企业新合作常客隆从连锁超市向电子商务的一次华丽“逆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包乾申说,通过“上网”“下乡”,不比门店比网店,新合作常客隆在新形势下不断刷新转型发展思路。
曾为人贴牌生产,被称为“开开关关厂”的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成为国内行业领跑者,甚至出现了日本企业以贴牌生产方式与他们合作的一幕。董事长王春华说:“体制创新为整体发展灌注活力,科技创新则将潜能化为真实收获。”目前企业技术人员占比50%,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又占技术人员的50%。
从“无名氏”到“高大上”
在常熟,风尘仆仆的外地人拖着几大包衣服匆匆赶车已成为街头一景。这个县级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2013年市场成交额突破千亿元。
从最初的摆地摊到如今的国际服装城,常熟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没有品牌”到“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常熟兴起一股请明星代言之风,成为民营经济不甘小打小闹,走向高端化和国际化的缩影。
高德康把波司登旗舰店开到了伦敦,另一家常熟民企隆力奇则宣称:我们要做世界的隆力奇,不做中国的保洁。
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说:“民营经济是常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必须引导民营经济实现高端化、国际化,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才能再造新的产业领跑优势。”
常熟苏南特装集团从一家生产普碳钢和硅钢产品的企业跻身中国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前列。
梦兰集团牵头跨国能源项目,总投资77.6亿元,将在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跨边境区域建设集石油开采、炼油化工、跨境储运于一体的综合工程。
越来越多的常熟民营企业在高端化、国际化的道路上“找到了感觉”。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