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在这个群星闪烁的时代,演艺明星、体育明星以其耀眼的光环,让人叹为观止;更有一些榜上风云人物,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虽然在这些成就的背后,都包含着辛勤的劳动,但当功成名就,成为世人眼中的明星时,已经被包裹在由此带来的荣誉和财富中。人们对这些明星的仰慕,更多的是观赏和望尘莫及。当然,这也是“行行出状元”的一道风景,虽然不一定具有激励人生的普遍意义,但也点缀和美化了现实生活。
然而,在人们“追星”的热情中,似乎已经把最值得追捧、追随和拥戴的一颗明星冷落了。这颗明星就是在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通劳动者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劳模”是在曾经的艰苦岁月里,以辛勤的汗水和对社会的直观贡献,被推举为受人尊敬的一颗明星。正因为如此,劳模在人们心目中的最初印象,是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普通劳动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最基层的产业阶层的付出,逐渐被更高效的流通领域遮掩,大批的普通劳动者,以“打工者”的身份,处于形成物质财富链条的末端。
毋庸讳言,对于“劳动”的认识,在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明细并固化的现状下,已经从广义的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无形中演变为相对卑微的体力劳动和高贵的脑力劳动。于是,在整个明星群体中,劳模显然已经比不上娱乐、体育等明星光彩夺目。
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下,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不但是在一个荣誉称号上彰显社会公平,而且是因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诚然,在社会各界明星中,都包含着以劳动实现对社会的贡献。然而,在“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高度上,更突出了劳模对引领社会正能量的楷模作用,也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地位,让劳模成为一颗最亮的明星。因此,这届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工作一线,特别要保证工人、农民在推荐人选中有较大比重。
让劳模成为一颗最亮的明星,是一次社会价值观和审美意识的返璞归真,同时也再次夯实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当劳模成为一颗最亮的明星,就能让“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