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对此我有刻骨铭心的体会。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杨浦区宁武中学读书,一天午自修课后,班主任老师手捧厚厚一叠作文簿朝教室走来。进了教室后,他既没讲新课,又没布置回家作业,而是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要给大家朗读一篇优秀作文。”他先看了我一眼,尔后拿起一本作文薄,对大家说道:这是王志良同学写的一篇议论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听,老师一口气读完我的文章后,带头鼓起掌来,并加以点评道:这篇议论文紧紧抓住论点、论证、论据写作的三要素,逻辑清楚、有理有据、论点鲜明、有针对性地加以阐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让我受宠若惊、不知所措。这样的场景,对一个毫无生活阅历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多么令人感动与惭愧!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作文并不象老师说得那么好,可老师却给了我那么高的评价。等作文簿发下打开后,只见老师用红墨水写的评语是:汝写作耳,文通理顺,中外名著,多看益善。我仔细阅读着,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询问老师,经过老师一番解释,似懂非懂的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老师的厚望。
光阴荏苒,从农场返沪后,一晃四十年过去了。这期间,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个人寂寞地躲在房间一隅,读着心仪的书,徜徉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漫步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中、浸淫在司汤达的《红与黑》内、沉醉在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里。文学大师妙笔生花,描绘出一个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一段段凄婉动人的故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悲喜剧,给我以极大的艺术启迪。尔后用笨拙的笔将所思、所悟、所得整理出,用温馨而又朴实的文字记录下美好的往昔,留下异常宝贵的现在,幻想可望而可即的明天。正因这十六个字的评语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始终激励着我在业余时间看书笔耕不辍,推动我在爬格之路上不断前进。尽管我还是个业余“坐家”,但收获颇丰,时常有译文、散文、记叙文、议论文、小幽默等各类拙作幽然见诸于省市级、区级、企业等诸报刊。闲暇时翻阅着厚厚几本在报刊上发表、剪下贴成的剪报,捧着这些‘十月怀胎’,呱呱坠地的婴儿,一丝惬意的成就感盈于心扉。
如今,花甲之年的我仍读书不停,笔耕不辍。念想起当初十六字的评语,细细回味,始觉老师的用心良苦,今日愈觉弥足珍贵。可令人遗憾的是,这本保存完好的作文薄在一次搬家时弄丢了。
我一直在心底很感激班主任老师,虽然,他已驾鹤西去。亲爱的老师,您在天堂过得还好吗?没有您的评语,没有您的鼓励,就没有我今天“爬格子”的累累硕果。在您的节日到来之际,我把最真挚的迟到的祝福捎给您,也祝天下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