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后有个说法:有种骄傲叫女排,“牛”得不服不行;有种折磨叫女排,踉踉跄跄实在揪心。有调查说全国70%的电视机收看女排决赛实况转播,这数字真有点可怕,还给其他频道留“活路”吗?不过女排魅力就在于此!
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看女排比赛”绝对是件大事情,是推迟宴请、延期约会、上学翘课、上班请假……的理由且冠冕堂皇。与现在相比,在电视频道选择相当有限情况下,九成收视率恐怕还是保守估计。听说有这么个段子:某被判极刑的犯人走到开往法场的车子前停步问法警:女排成绩怎么样?法警回答:赢了。那人一回头“上路”。段子当然就是段子,真伪有待考察,但能为当时的情景做个笔注。
这么多年过去,当时看的女排哪一场球、对手是谁……是击败美国队时郎平一人扣球独得八分的1981年?还是与日本女排对决,郎平十几次扣杀拿下关键分,女排首获“世界冠军”桂冠的那场比赛?真记不得了,但有个情况始终记忆犹新:正当“天安门城墙”一跃而起,“铁榔头”振臂欲挥……激战犹酣的紧要关头,电视机屏幕却出现一行字“卫星租用时间已到……”随后就是轻松舒缓的音乐、景色怡人的山水;原本紧张得喘不上气来的人们只好硬生生将那一口气噎回肚子里,那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滋味绝对不好受。导播当然也明白个中缘由,所以特意播出一段风光片让诸位缓解下,但往往事与愿违。在没有网络更遑论“自媒体”的年代,只能苦苦等待下个整点的新闻广播或电视新闻报道,那是了解赛场情况的唯一渠道,也是安置那颗悬在半空“小心脏”的着陆场。
究竟是钱不多,导致租用外国卫星的时长不够,还是女排的鏖战超过预定时间,或者是自家的卫星少,预先分配时间不够?非业内人士很难说清其中的关键细节。只有时光一年年掠过,如今看奥运会转播根本不会有此担心,即便租用别人卫星也不必担心租用时间长短,用自家卫星更无时限,谁会阻拦全国民众观看女排争夺奥运冠军实况?国力强盛,在这样的细节之处蛮能有深切体味。
毫无疑问,作为三大球中最有希望的六分之一,女排已成为“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是女排吸引人的理由却很丰富多彩。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步出阴霾的国家百废待兴,女排傲人战绩就有振聋发聩之势,电视机前意气风发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蕴含了太多的家国情怀;此番女排在里约奥运赢5场输3场,得冠军;塞尔维亚女排赢6场输2场,得亚军;美国女排赢7场输1场,得季军;人们由此得出结论:人生最初输几场没关系,关键是什么时候什么场次赢什么对手,不被最初几场失利情绪所左右更是关键中的关键。还有很多做人处世哲理可以感悟。
若将流逝的时光当作一个纵轴、将球场到人生舞台看成一个横轴,在这样的坐标系中看女排,会发现更多不同的坐标;而从原点出发到达其中任何一点,都是起伏高低的波折并绝无捷径,也能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宽广和砥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