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生
有对父母正筹划把孩子送到游泳培训班,但小孩又哭又闹不愿意。耐心细问下,其原因竟是正在播放的那个电视广告:画面里一男一女在水中游泳,广告语是“肾虚,有时是过度劳累之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好像身体被掏空了……”最后是女声“他好我也好”和一位笑靥如花的女人脸蛋。每逢整点、半点,此广告和骨头坏死、心脏堵塞等广告组团播放,如时间充裕,“身体被掏空了”还会再说一遍。小孩因此认为游泳与“肾虚”有关。哭笑不得的父母则通常作个“神点评”:下作坯!
想起几年前也有类似情形。当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际,电视机里脚气广告就会跟着过来凑热闹;原本的菜香汤醇就着“脚癣立刻净”的广告词,实在令人反胃。所以有人投诉媒体称:每当看到屏幕中卡通的大脚丫子,随后必定有一句断喝:“关榻!”
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谁都明白“鱼水之欢”是咋回事,而将“肾被掏空了”归于“男女戏水”更有点牵强。说句公道话,广告商也并非存心想恶心谁,可能合同就这么约定:全天候、全频道、全时段、全覆盖……但受众通常只在吃饭时段才有闲暇和剩余精力,原想通过屏幕获得些许轻松和愉悦,却看到一对水里嬉戏“别有用心”的青年男女或一个肆无忌惮地大脚丫。不出点恶声实在需要相当定力滴!
有种观点认为:商业广告其实是做给老板看的,所以本质就是“资本豢养的文案”。只要不违反“广告法”便可公之于众,进入公共视觉、听觉系统;心理学说凡与“性”有关就能得到较高关注,只是与“低俗”仅隔一张纸距离的文案,将人们期盼的文明、文化撕扯、挤兑得无立锥之地。喜欢剑走偏锋的广告主必须明白欲速不达的道理,“粗俗”和“浅薄”只会功倍事半,有内涵、有文化的广告让人莞尔一笑后,产生优雅的共鸣和久远的回味。
譬如那句名言“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设想下如此场景:一群男女游得正欢,突然海水齐刷刷退去,蓦然发现同伴中竟有不少光着屁股……会是何等尴尬与发人深省?本意是指等一波行情过后才知道谁在资本市场浑水摸鱼。人们因“裸泳”这词记住这句话,并没人指责“老不正经的索罗斯”。
很久以前参加“拉练”,晚上无事闲聊,有哥们说了个段子:古代私塾先生带学生远足,见有两只狗交配,学生问:这是在做啥?先生绞尽脑汁想到这么个词“喜相逢”。以后学生作打油诗,头一句便是:今日我们喜相逢……。原想“声讨”下那个“身体被掏空”的广告,却思念起那个夜晚在农舍聊天的伙伴们。
看过一个国外广告:一小公狗喜滋滋地衔着两根骨头,发现意中的小母狗移情别恋;“咣当”扔下两根骨头狂奔而去。公路上一辆正在疾驶的汽车在纵身跳跃、只求一死的小公狗前戛然停住,屏幕上随后出现某轮胎标志。剧情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所以记忆非常清晰。
长假一过,2106年进入最后一季。“好像身体被掏空了”成了“网红”却与肾无关;家长想知道这广告还要“轰炸”多久,欲施家规“吃饭不看电视”,猜不透“商品价格里广告费占多少”的普通人也不会轻易购买,这无疑与广告本意相距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