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镇街道依托网格化党建组织保障,精准对接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长期处于管理缺失的背街小巷不再成为“通行安全盲区”,有效解决了人车混行的老大难问题,让居民出行更安全、更安心。
人车混行隐患大
镇西居民区第五责任区网格覆盖了凉城路1201弄小区北块的16个居民楼门栋,共有党员35名。凉城路1201弄北门位于这个网格,毗邻凉城路第四小学校门,两者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背街小巷。这样一条无名小巷不仅是居民们进出小区的主要通道,也是家长们每天接送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并不宽敞的通道两侧经常停满了社会车辆,每到上学、放学的高峰时间,这里挤满了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非机动车与行人混行,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多年来,这里既没有市政管理措施,公安派出所也没有管辖权,小区居民迫切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在镇西居民区第五党支部书记、第五责任区网格长王春芳的带领下,网格内的党员主动认领包联十余户居民,在责任区网格内形成了3个微网格。今年,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党员们在微网格内亮身份、践承诺,听取居民对于小巷整治的意见建议,下定决心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改变小巷无人管的局面。
多方联动解难题
为了解决凉城路1201弄背街小巷的安全隐患,镇西居民区第五责任区网格长王春芳及时梳理汇总了网格内党员群众集中反映的各类诉求,并向镇西居民区党总支作了详细汇报。居民区党总支根据掌握的情况,积极对接凉城路第四小学总务处,并召集小区物业、业委会等共同讨论协商解决人车分流及闸道改造方案。同时,由镇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民区网格长吴军作为联络人,将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案报送至街道总网格进行研判对接。通过充分发挥街道四级网格联动作用,背街小巷的整治方案很快落实、开工。
在小巷施工期间,街道总网格统筹协调辖区内党员骨干、学校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属地城管等多方力量,于每天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担任志愿者,保障居民有序通行。经过一个月的施工,实现了小巷入口道闸外移,限制社会车辆的驶入;用栅栏分流人车,杜绝人车混行的不安全现象;崎岖不平的水泥路也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整治效果立竿见影,背街小巷华丽变身。
立足常态显成效
为了持续巩固好整治成果,镇西居民区第五责任区网格长王春芳牵头建立了“护巷小队”,由学校、物业、区域化党建单位等党员骨干组成,每天定时定岗定责开展秩序维护和人车疏导服务。他们指导邻里正确停放车辆,引导家长有序接送孩子,防止校门口、小区门口处发生拥堵现象,为学校师生、过往居民营造了安全、放心的出行环境。责任区网格还建立了党员微信联络群,通过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党员们分享心得,共商共议,强化了安全意识,提升了相互协作的能力。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的在职党员也积极下沉网格,网格长根据他们的职业和特长,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党员来自我区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他们在工作以外时间服务社区,有效充实了网格力量,形成了多方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江湾镇街道镇西居民区第五责任区网格坚持整合多方资源,引导党员牢牢秉承为民服务理念,积极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守护着网格一方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