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外协作“扶”出崭新天地

  ■本报记者 顾 俪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从1996年至今,虹口多点发力,不断因地制宜升级扶贫“打法”,为对口帮扶地区带去可持续发展动力。2020年帮助对口5县全部脱贫摘帽后,又接续奋斗,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举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1

  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每一个项目

  虹口区自1996年起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对口帮扶云南省文山州富宁、西畴、马关、丘北,2010年起与青海果洛州玛沁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6年来,虹口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稳扎稳打做好每一个对口帮扶项目。

  “可以装上那么好的假肢,和正常人一样好好生活。”文山州有一位高位残肢青年学生骆祥健,5岁那年,小骆和两个堂兄在地里玩时不幸触雷,堂兄当场死亡,小骆虽然捡回了一条小命,但是难逃高位截肢的噩运。为了清除体内残留的弹片,又先后接受了3次手术,不仅吃足了苦,还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变得一贫如洗。2012年,虹口对口帮扶考察团了解到该情况后,为小骆联系了上海假肢厂的技术专家,并给小骆免费安装了臀部及大腿的高难度假肢。

  地雷这一战争遗留下的侵害给文山州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痛。富宁、马关两县的村民也深受地雷的侵害。富宁县田蓬镇的沙仁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经因为“全村87口人,只有78条腿”而震惊全国。“十二五”期间,虹口在富宁、西畴两县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76个,建设新纲要示范村6个,扶持产业发展项目7个,投入资金4990万元,为当地开展了村内道路硬化,改造房屋、厩舍、沼气电力、饮水管道,新建活动室、卫生公厕,培育特色产业,开展科技培训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十年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累计投入社会援助资金1.7亿元,其中投入资金750万元为文山州因战致残人员开展假肢安装项目,累计安装、修复假肢2850条。并援建了富宁县洞坡乡中心小学、和平希望小学、马蹄寨希望小学,富大希望学校、西畴县刺竹林苗族村寨建设、富宁县精武辅导站等一系列涉及民生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援建项目。

  2

  对口5个县、30万人脱贫摘帽

  “虹口对口5个县全部摘帽,30万人脱贫出列……”2020年5月,经过24年的辛苦耕耘,虹口交出了对口帮扶协作满意答卷。对口帮扶地区云南省文山州富宁、西畴、马关、丘北以及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5个县下属的52个乡镇、325个贫困村全部通过所属省级验收,退出了贫困县序列。这与虹口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逐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产业扶贫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更是脱贫的长久之策。以马关县为例,2020年上半年,该县通过“消费扶贫”,半年就有2209万元入账,在本区第十一批援滇干部,时任马关县副县长徐维纲看来,马关县能顺利脱贫的“秘密武器”是虹口区政府帮扶贫困区种植的“姬松茸”。马关县的地理条件适合姬松茸生长,于是虹口区探索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规模、引入技术后种植的姬松茸不仅品质得到了保障,产量也大大提高。随后,通过专业的产品设计包装,形成特有品牌打入上海市场。

  除了把优质农产品生产形成规模,虹口区还探索了一条“网红”农产品之路。文山州丘北县盛产莲藕和玫瑰,于是虹口区通过委托一家上海企业进行深加工,开发出一款玫瑰红枣藕粉产品。2020年6月,该款产品一推向市场就成了“爆款”,深受女士们的喜爱。

  教育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抓手,是“脱真贫、真脱贫”最具有根本性、可持续性的扶贫举措之一。2015年前,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的本科上线率几乎为0%,针对这一现状,虹口采取了“送教上门”的办法,派校长、老师,合作共建果洛中学,把虹口区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送到了青藏高原。在虹口区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果洛高中的本科上线率节节攀升,从2016年的5.8%上升到2020年的20.6%。类似的教育帮扶模式虹口也带到了文山州,2019年开始,虹口区办起“文山班”,在文山州对口四县中招录了28名贫困学生,到上海的职业学校就读。学费、住宿费、伙食费都由政府承担。这些学生经过三年全日制学习可以拿到高中和中专双文凭,并且学校推荐就业。除此之外,北外滩集团还为文山班的孩子提供实习岗位。这样一来,文山的孩子就能通过一项职业技能留在上海工作,或者回到文山建设家乡,从而实现彻底脱贫。

  2016年至2020年,虹口援滇、援青干部不懈努力,全区上下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跑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赛”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助力产业发展,投身“乡村振兴”。你知道虹口“三兄弟”吗,他们是云南省丘北县乡村党员干部,给来自虹口三位援滇干部龚敏、姜晨希、王尊起的昵称。2021年姜晨希被区委组织部选派到丘北县开展为期半年的援建工作,为加强两地企业对接和协助消费帮扶工作,姜晨希积极扮演着“云品入滇”“云品入沪”桥梁和纽带角色,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营商便利环境。通过虹口区对口帮扶桑秋特色食品加工扶贫车间建设项目,使车间包装糯米饭的日产量提高了近10倍,为桑秋公司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的王尊通过对当地的调查分析,为当地安排了多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有针对性地援建了温浏乡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砂糖橘选果厂。来自区城管执法局的龚敏承担起了虹口区对口帮扶丘北县项目的推进协调工作,从项目实施到资金支持,从产业合作到园区攻坚,从消费帮扶到劳务协作,龚敏都积极参与其中。

  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8月11日,来自虹口区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青帮扶团队从上海虹桥机场启程,奔赴青海省果洛州开展教育帮扶。此次,虹口选派了4名校长和14位优秀教师赴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和果洛州民族中学支教。其实,早在2019年,虹口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丁志伟、陈佳阳、张成钢三位虹口教师前往果洛,为那里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学子打开了一扇扇“希望之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虹口继续书写着与对口帮扶地区的深厚情谊,延续密切友好往来,深化合作机制,以援滇、援青干部为桥梁,共同谱写乡村振兴建设合作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对外协作“扶”出崭新天地
虹口报专版09对外协作“扶”出崭新天地 2022-10-14 2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