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老龄化社会是当今全球性难题,而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形势更严峻、问题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必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建设与发展之路。
现在出台的和今后出台的许多是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的引领和规定,这是必须坚持的,然而还需要道德层面、精神层面的支持和推力。对老年人的“老有所……”的一个共同思想基础和认识基点那就是“孝”。
而今经济发展,可却出现诚信缺失和孝文化的断层;在城镇化建设中,子女远离家乡,年迈父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精神上的孤独,或难以或无法依靠,个人无力解决,传承和推行孝道文化,让“助老”成为每一个公民应该担当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核心之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将“孝”变为助老、敬老、爱老的行动,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引领全体成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综合治理奠定基础,为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核心难题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
建设孝文化,必须将“知”与“行”有机结合贯彻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推陈出新。既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难题,又为人们提高觉悟、为治国理政、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启示和启发。
现在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使之成为自觉行为,需要推行孝道文化。因为“孝”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亲脉、宗脉和文脉生生不息传承的精髓;当我们处在老龄化的社会阶段,“孝”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对老年人的时时牵挂和及时关怀。这种关怀主要体现在“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惦念之情”、“修炼顺遂之度”一言蔽之:百善孝为先,孝乃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实施孝道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孝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该有总体规划,需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制宜。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域、每一个公民根据工作性质、职业特点、地域优势、社会需要等拟定相应的可行的方案,注重实效性,分阶段有序开展。
推行孝道文化建设,是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传承的是文化、创新的是形式。其不变的宗旨是让老年人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因此号召全社会崇尚孝道、崇尚孝道文化的传承,对当前和今后具有重要意义。在广大的社会层面推行孝文化,让所有人一起推广孝道文化,在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进程中,使中国跻身于文化强国,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