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创新群租整治工作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石(摘录)~~~
创新群租整治工作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石(摘录)~~~
创新群租整治工作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石(摘录)~~~
创新群租整治工作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石(摘录)~~~
创新群租整治工作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石(摘录)~~~
创新群租整治工作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石(摘录)~~~
创新群租整治工作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石(摘录)~~~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群租整治工作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石(摘录)
“无群租房小区”建设的分析建议
   “开门就是床,伸手就是墙”,群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嘉兴街道成立了群租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房管、消防、公安、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等13支力量,对辖区群租进行了专项整治。截至2014年10月底,共整治21个居民小区142户群租房,拆除违法搭建隔断403间,私拉私接的小电表287只,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率先挂牌“香港丽园小区”为“无群租房小区”,《解放日报》、上视新闻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群租”专项整治的经验借鉴

  1.“法治”权威的有力维护

  大规模的集中整治及“无群租房小区”挂牌后持续运作的有效机制,对群租房业主、二房东甚至房产中介都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使极大部分意欲违法者望“牌”却步。知法、守法、执法、信法,引导全社会共同维护法治权威,为地区和谐稳定提供了保障。

  2.“善治”实践的有益探索

  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整合力量、联动执法,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战”、“力量不足”等管理短板;着力机制创新,创设“无群租房小区”挂牌及长效管理机制,突破了“整治难、巩固更难”工作困境,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应对挑战的决心和能力得到了检验。

  3.“共治”理念的有效提升

  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高、住宅价值提升,主动参与宣传、排摸、巡查,举报电话一天最多18个却至今无人认领奖金,“无群租房小区”在改变居民生活的同时,更促进了归属感和责任感的大幅提升,为深化居民自治、推进社区共治奠定了基础。

  “无群租房小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教管结合,强化处罚

  针对无改建分割和高低床等“隐性群租”现象,通过出租人与派出所签订的《治安责任保证书》中增加居住人员信息登记栏和人员变更主动登记规定、合租房承租人居住证申请时填写地址细化到具体房间等方式,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劝阻。针对“职业”群租经营者,依照《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要求违法人承担拆除违章的执法费用。通过建立“黑名单”,将屡次违规的出租人、转租人或中介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遏制屡犯回潮现象。

  2.标本结合,完善法规

  要发挥居住证制度的准入调控、管理和服务的三大功能。建议尽快在《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中明确租住房屋应符合最低限度的居住标准,低于标准的不得办理居住证签注、续期等条款,以此为“隐性群租”的跨前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对于群租集中整治的开展,也应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办法,对整治程序及相关依据做出法条规定,使“实施意见”上升至法律法规,解决困扰执法人员“开门难”等问题,为执法人员的执法过程提供法律保障。

  3.疏堵结合,治理源头

  加大对提供床位出租的“廉价旅馆”、“青年宿舍”,对招收外来员工提供合规居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规范合租代替群租,由合格的中介公司进行操作,挤压群租市场空间。推进相关住房保障制度改革。 建议逐步扩大廉租房申请项目受益面,把来沪外来人口低收入群体涵盖在廉租房的保障范围之内,并加大公租房建设投入力度,给低收入者提供一个相对体面的生存空间,为治理群租创造“疏”的出口。

  (嘉兴人大代表组专题调研小组)

  调研小组组长:陈峥。成员:庄严、杨骏、马莉珍、韩扣兰。执笔:杨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社区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无群租房小区”建设的分析建议
微善传大爱 文明花盛开
图片新闻
本区治理“无序设摊”成效显著
如何进行人大代表视察
图片新闻
公安分局:把“五关” 让代表建议“掷地有声”
虹口报专版03“无群租房小区”建设的分析建议 2015-01-08 2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