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沪上某知名餐饮公司利用电子秤作弊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后,餐饮企业的海鲜河鲜计量问题引发市民关注。两年来,在区市场监管局大力度执法监管“高压”下,区内餐饮企业河鲜海鲜短斤缺两问题减少明显。但受利益驱动改装电子秤作弊、虚报河鲜海鲜重量、海鲜档外包疏于管理导致计价秤作弊等行为仍存在于部分餐饮企业中。“餐饮企业能主动设置公平秤,既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保障,对企业自身也是一种监督和约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在小南国、大饭堂试点推广的“自助公平秤”与集贸市场中设置的公平秤类似,具有操作简便、防水和不可移动等特点。“消费者在餐饮企业购买海鲜时,如对重量有疑问,可以直接将海鲜产品放在公平秤上称重,核对海鲜产品是否缺斤短两。”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为避免餐饮企业私自改装电子秤,“自助公平秤”设置有一次性铅封,如果想要在电子秤上动手脚,必须打开铅封才能进行改动。“一旦我们发现电子秤的铅封被打开了,就会进行追查,以确保公平秤的计量准确。”
据悉,2016年,区市场监管局还将在区内其他知名餐饮企业内进一步推进该项民生工程。在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还将借助市民的监督力量,共同解决餐饮企业河鲜海鲜短斤缺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