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模式:“三全导师制”
鲁迅先生一生做青年的导师,学校就以“三全导师制”为抓手,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模式、强化学生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学业指导与道德指导同步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三全导师制”活动就是“全员、全覆盖、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全员:全体教师参与。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整体协调,确定辅导教师名单,做到在学校里“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
全覆盖:覆盖全体学生。学校从高一至高三每个年段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位导师,除了得到家庭、班主任的关心外,他们又多了一位“良师益友”。三年的高中生活,导师与学生携手共成长。
全方位:全面指导学生成长。做学生全方位的导师,给予学生学业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职业导航、人生规划指导等,以努力实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
“三全导师制”,是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位辅导教师,在学生成长方向、学什么、怎样学和做人方面,教师予以引领和指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学校明确导师的素养要求和导师指导的规定动作,推进“三全导师制”的持续开展,这是在班主任以外,开辟了学校德育的新通道、新平台,彰显了鲁迅中学“首在立人”的育人特色。
育人目标:爱、诚、进、韧
鲁迅中学以鲁迅先生“首在立人”的思想为引导,从鲁迅先生的所思、所写、所做、所为以及他的做人品格中,提炼并确立了:“爱、诚、进、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长为对家庭能助力,对社会有贡献的好公民。
“爱”的品格:爱,人的真挚、深厚而执著的情感。“爱”是一种目标,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向上的内驱力。爱可以分解为爱自己、爱他人、爱民族、爱祖国、爱社会、爱自然等。爱是双向的,有爱,也有被爱,任何有品格的“爱”都是缩小自己,放大对方。
“诚”的品格:诚,人的美德,与“信”相合,体现为真心实意,言行一致。是人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品质,因而是自然界、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最高道德范畴。可以把诚视为人的精神, 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进”的品格:进,人生的积极态度,体现为进取、探索、奋斗、创新。不断吸取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领域。但倘若以“进”为取向,一定要以规范自己的道德人品为前提。
“韧”的品格:韧,既柔软又顽强,是柔和固的交融与合一。人有韧劲,才能刚柔并济,坚持不懈地面对现实或挫折、困难,真正做到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体现人对所追求的目标的坚定性和方法的灵活性的统一。
“爱、诚、进、韧”四个方面的品格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为提高德育效果,在高中不同年级的推进中会有重点要求,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品格养成的要求是叠加式的,是一层一层的叠高。
育人课堂:鲁迅文化特色课程
学校精心设计“走近鲁迅”“相遇鲁迅”“践行鲁迅”三大版块的文化特色课程。通过校园环境、校本课程、践行体验,让学生们走进鲁迅的心灵,让鲁迅这位伟大的先行者,以他的精神、品格,融入学生的灵魂,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校园内外有鲁迅文化符号:鲁迅雕像、鲁迅廊墙、民族脊梁(圆雕)、鲁迅作品人物(浮雕)、校训镌刻“抱诚守真”等,为学生创建了栩栩如生的鲁迅文化场景。鲁迅中学编撰的精品鲁迅文化课程有:《鲁迅一生的十个瞬间》《自然矿物体验课》《生命医学体验课》《深刻版画体验课》等近十门。
对鲁迅精神的感悟,不仅停留在学校和课本里,也要走进现实。鲁迅中学所处的虹口区,也曾是鲁迅生活、创作、斗争的重要地区,并且大部分都被完好地保护起来,形成丰富的场馆基地资源。为此,鲁迅中学充分挖掘学校深厚的虹口鲁迅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感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感性地直面历史,理性地分析鲁迅的思想演变,感性地了解鲁迅的“生活实景”、去探究鲁迅当年的“时代场景”,一步步更真实,更多角度,也更深入地“走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