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洁静
商事登记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全面施行“两证整合”,申请人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时只需填写“一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手续大大简化……不久前,一批登记制度改革新举措落地虹口,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
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区第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理顺,社会发展活力加速涌现。
放政策“减法”激发市场活力
用政府权利的“减法”换来企业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力推简政放权。
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成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先行官”,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序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本区主动对接商事制度改革,制订并出台《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实行集中登记制度、借鉴中国(上海)自贸区政策试行项目备案制度等18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举措,大力推进准入制度创新。“先证后照”“证照分离”“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一址多照”、注册电子化,随着一批政策红利在虹口陆续释放,市场活力得到激发,全区企业户数和注册资金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现有独立核算企业3.78万户,企业注册资本4384亿,注册户数、注册资本额较去年底分别增长10%和47%。
管多措并举建立监管机制
放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才能蹄疾步稳。2014年,本区启动市场监管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职能,组建市场监管局。打通市场监管全过程通道,构筑起产品商品质量的有效防线。
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是政府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针对“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本区通过“双告知”模式做好对市场主体和相关审批部门的告知工作,防止出现监管真空。今年以来,本区共核准“先照后证”企业736户,开展“双告知”579户;建立抄告制度。由区市场监管局及时向相关部门抄告许可办照、监管执法等情况,强化部门协同监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58家已核准经营范围但未办许可证的企业通过该制度得到有效监管。
加强信用约束,是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围绕《关于理顺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若干意见》,建立和落实企业年报制度、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强化信用监管。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区共有30929户企业公示了2015年度报告,公示率达到76.85%;开展企业年报信息抽查,961户被抽查企业中,有288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推进市场监管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上半年共有处罚案件1222件。
服创新优化服务举措
“放管服”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以政府服务是否优化、办事效率是否提升来检验。围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本区将各项市场监管职能与贯彻科创战略、复制自贸区创新经验有机结合,推出了支持科创和中小微企业发展“19条新政”;结合虹口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制定企业住所登记管理规定,推出“一址多照”“集中登记”等管理意见,放宽场地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开展“单一窗口”建设,深化企业设立变更“一口受理、综合办理”工作,企业设立变更平均审批时限缩短为4天。
自今年10月1日起,本市登记制度从“三证合一”变为“五证合一”, 下转2版
(上接1版)包含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均有了统一的“身份证”。这一登记制度改革新举在虹口同时得到落实。
日前,从事服装生意的黄小姐在曲阳路市场监管所登记窗口领取了实施“两证整合”后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随即前往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在黄小姐领取营业执照大约一小时后,税务部门登记系统就收到了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发送来的个体工商户有关信息。税务登记完成后,黄小姐领取了发票。
以“数据网上行”让“企业少跑路”。目前,全区8个市场监管所均已设立了登记窗口,申请人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时只需填写“一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由市场监管部门核发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税务部门不再发放税务登记证。简化了办事环节,缩短了办理时间,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