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50年前野营拉练记

  ■朱亚夫

  最近,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复杂情况,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家战略全局稳定。”强调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这使我想起了50年前的一次千里野营拉练的情景。

  1969年3月,东北边陲小岛珍宝岛上,爆发了中苏之间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自恃装备精良的苏军被我军英勇击退。消息传到莫斯科,一些军方强硬派要求对中国动武,并主张使用核武器,“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8月28日,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标题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对此,中国人民没有屈服。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进行备战,“深挖洞、广积粮”“要准备打仗”。一时间,神州上空笼罩着战争阴云,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标语口号。于是,从1970年冬至1971年底,在神州大地上,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千万军民大拉练、大练兵的场景。

  我当时是厂里基干民兵,就接到了加强战地救护训练的通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参加过一次战地救护的预习:我扮作腹部中弹的伤员,倒在地上,由一名女民兵医务员为我包扎抢救,要求抢救动作干净利索,纱布包扎规范到位,结果受到虹口区人武部的好评。

  我翻出了当年的《野营战报》。我参加的这次野营拉练是1971年10月12至27日,为期半个月,虹口区野营训练指挥部组织的工人野营二十九团,简称“虹工廿九团”,是由来自虹口区的各厂基干民兵组成,下辖15个连队和一个团部直属排,约一千人。我分在团部政工组,负责编辑《野营战报》,每两天出一期,是一份油印小报。由各连队的文书和通讯员提供稿件。我们的野营拉练路线是由虹口体育场誓师出发,经宝山顾村,然后折向月浦、罗泾,再掉头西进嘉定,最后经马陆、大华回市区,走的大多是田间小道,这样一大圈跑下来,总有千里之遥,故我们当时戏称“千里拉练”。

  拉练“练”什么?主要概括为“四练”:练思想、练作风、练指挥、练战术;要达到“四会”:会行军、会吃饭、会休息、会放哨。“走”是拉练中的重头戏。它不是通常情况下的“走”,而是结合实战,大多是走农村的田梗小路,走夜路,这对于成长在和平环境中的城市工人来说,确实是个考验,也是一次战备演习。记得还要求行军中“六不要”,诸如“庄稼作物不乱踩”“竹林树木不攀折”等,这样半天走下来,人就累得不行,完全不是如今的“农家乐”,而是苦中作乐。当时大家手举红旗,肩扛背包,身着军装,斗志昂扬,一路歌声嘹亮。有的说:学习老红军,磨出铁脚板,练就钢铁志,打击帝修反!有位通讯员写来《行军》诗道:“歌声冲天鸟雀散,步伐动地路更坦。尾隐村后绿树丛,头出野外金谷间。”

  野营拉练中还搞了不少活动,在宿营地,请苦大仇深贫下中农忆苦思甜;在宝山罗泾,观看日本侵略者登陆处,申讨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到嘉定烈士陵园,列队悼念革命先烈等。我们还在深夜搞了一次紧急集合,有不少民兵出了洋相;有的背包打松了,走不多远,背包就散了,只能挟着走,好不狼狈;有的衣服穿反了,有的鞋子穿错了等等。当然在野营拉练中也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例,有的连队到了宿营地,还未吃上一口饭,听说天要下雨,而生产队里还有几十亩棉花没有收上来,连长马上动员大家抢收,结果工农一家亲,经过一个多小时奋战,终于将白花花的棉花全部抢收上来,为此生队特地写来了感谢信。还有的拉练队员恁着熟练的技术,帮助生产队修路、修桥,晚上站岗时,还智擒窃贼,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读读《野营战报》上文章的标题,就可窥一斑:《粪坑救猪》《修水桥》《野营不忘节煤》《烈火见红心》《感谢信》等。一路行军一路歌,千里拉练故事多,为此有的连队,不畏艰难,也搞起了《野营简报》,表扬好人好事。

  这段“千里拉练记”,现在回忆起来,虽岁月沧桑,还历历在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媒体搜索
   第04版:副刊
云南很美丽,但也很贫困
《上海图书馆》
《千灯古镇》
那一年,我在人民广场看到了“小太阳”
50年前野营拉练记
又是清明时
山河云舒
虹口报副刊0450年前野营拉练记 2021-03-18 2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