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民政系统基层单位联合党支部由区救助管理站、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区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虹民实业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党员组成,现有党员7名。在支部里有这样一位“老黄牛”,他带领团队承担了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的巡查、救助、护送等工作,他是上海市民政系统“孺子牛银奖”的获得者。他就是区民政系统基层单位联合党支部书记、区救助管理站站长谢祥荣。
千难万难也要帮你找到家
几年前的一个五一假期,曲阳路街道派出所公安民警将一名年轻女子护送至救助站。该女子情绪波动较大,从进站开始就又哭又笑,她衣着单薄,身上也没有携带任何身份证件和物品,初步判断该女子疑似存在精神障碍。
谢祥荣安排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先后送上温水和点心,并为这名女子披上干净的衣物。待女子情绪稳定后,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对她进行救助甄别,但她一问三不知。谢祥荣凭借自己长期从事救助工作的经验提醒“拿纸和笔给她,说不定能写出点什么信息”。果然,这名女子拿起笔在纸上涂写起来,通过引导,她写下了一串手机号码。但工作人员拨打后发现该号码已停机。谢祥荣说:“虽然已停机,但可以查到号码的地理范围,不妨再试一试。”工作人员与公安取得联系,经查询,证实该号码属于宁波。
经宁波公安核实,该号码曾被宁波某学院一名叫小红(化名)的学生使用。工作人员马上与学校联系,得知情况后,学校即调集人员,从诸多档案中查到了小红的信息,该手机号确实曾为小红所用。为进一步确认女子身份,谢祥荣请学校将小红的学习登记卡传真过来作核对,最终确认了身份。在救助站的努力下,在公安民警和学校的协助下,与小红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小红平安归家。
千言万语这里就是你的家
谢祥荣总是把救助对象当作亲人一样来对待。2014年,未成年人小明(化名)因无家可归,按上级安排由救助管理站临时看护照料。谢祥荣立刻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临时看护救助方案,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小明的生活起居。从上下学接送、日常心理疏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到夜间安排双人轮岗值班监护等,他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谢祥荣经常对小明嘘寒问暖,处处关心呵护,他的一举一动也感染着支部的其他党员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谢祥荣的示范引领下,大家都经常与小明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小明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并健康成长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区民政系统基层单位联合党支部的带领下,区救助管理站坚持践行“人性化救助,亲情化呵护,规范化服务”的工作理念,为流浪乞讨人员打造暖心驿站,营造温馨环境,帮助他们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