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记忆,虹口最珍贵的底色
  ■  吴  泯

  虹口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14日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开幕。同时、口述实录、军民座谈会、抗战故事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将由此拉开序幕,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充分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追寻。

  只要谈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虹口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名。两次淞沪抗战的主战场里有虹口;远东反战反法西斯大会在虹口;提篮桥犹太难民聚居区也在虹口……抚今追昔,中国军民和国际友人在虹口奋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绘就了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和平正义的壮烈画卷。这里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至今激励着人们砥砺前行。

  对一个城区而言,历史记忆是一道抹不去的底色。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虹口是“上海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和文化名人的集聚地”。这三个“地”,道出的是虹口最不同寻常,也最具“识别度”的特质。我们完全可以说,历史就是虹口的一张不折不扣的“名片”。

  这是一张“活名片”。许多上海人都有体会,穿行在虹口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碰到的一栋建筑、一块石板甚至一个门牌,就可能牵出一段特别的历史记忆。近年来,不少尘封的历史记忆屡屡被打开,种种历史资源屡屡被点亮。从某种程度上,今天的虹口是由历史成就的,而虹口的地位也是历史赋予的。

  当我们一次次迎来二战时期在虹口避难的犹太难民及其后裔回沪“省亲”,看着他们站在这片土地上,对虹口、对上海、对中国一次次深情致谢;当我们将这段“犹太往事”一次次地传向世界,在世界任何一个有犹太人聚居的角落,都能让“虹口”成为一个闪亮的名字,我们就能意识到历史对于虹口的特殊价值。我们对历史特别珍视,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特殊价值,并且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身上,我们必须将其传下去。

  历史的传承是需要付出精力的。在纪念两个“70周年”的此刻,我们聆听历史的回响,并见证一项项历史记忆在今天的重现,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收获一种努力的成果。这些年,虹口在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今年更被列为区政府的重要任务。承载着重要记忆的白马咖啡馆在虹口得以复建,犹太难民纪念馆馆藏大大丰富,一系列纪念活动的渐次展开,都是大量心血付出后的结果。对虹口而言,为了历史的心血,还要继续付出下去。

  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一个旨在“向前看”的时代,为什么要用大量精力去回顾过去的事情?简而言之,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发展的智慧和担当。一方面,我们天然担负着传承历史的使命;另一方面,历史既是今天发展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一笔独特而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历史是虹口的一张独特的名片。同时,历史又不仅仅是一张名片。对虹口而言,绵延的历史记忆不应当断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不应当沉睡。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它们不仅仅意味着“底蕴”、意味着“优势”,更可能意味着某种独一无二的驱动力。

  归根到底,一切围绕历史的努力,都在指向未来。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本报特约评论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稿
听取区域化党建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汇报
回眸历史 来者勿忘
导读
“口述实录”“抗战地图”精彩亮相
本区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达成战略合作
“我们就是活着的证据”
历史记忆,虹口最珍贵的底色
内页导读
欢迎关注“上海虹口”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阅读《虹口报》
报头
虹口报一版要闻01历史记忆,虹口最珍贵的底色 2015-08-17 2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